第六十二章 洛阳事变 (第2/3页)
在的,怎么就一下字变得这么气愤了,竟然气的他一个世家子弟骂出了粗口。
王奇现在心中可真是气坏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讲的应该就是像他那样吧。王奇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准备拿来吸引名士们的主张,竟然会被戏志才现炒现卖的应用到自己身上。其实真要自己实行这种制度,王奇虽然不喜欢,但也不会太反对。但那也得在自己统一了大半个大汉后,到时自己刚好想偷一下懒,就让这些才能之士来给自己分担一些责任。
而现在自己根本就连大权都还没有掌握,为了应对洛阳可能出现的各种变故,自己必须要有全部的权力,至少很多事情自己要有秘密处理的权力。而现在戏志才这么一弄,那自己做什么事不是都得向他们这些人通报一番吗。
王允看王奇虽然重新坐下了,但脸上还是一脸的愤愤不平之色,以为他是认为戏志才这样做是不信任王奇,所以刚才才会那么生气。王允对自己的儿子当然是绝对信任的,可不想让王奇认为自己也不相信他。忙道:
“奇儿放心,这不是为父不相信你,其实这只是戏治中提出来的。他想利用这个机会来验证一下奇儿你的代表制,看看是不是真的行的通,并没有什么不信任你的意思!”
王允对王奇太宠爱了,所以竟然对王奇刚才说出的粗口也不介意。
王奇心里却是吓坏了,他刚才因为太生气自己了,所以忍不住就跳起来骂了一句粗口。骂完之后就后悔了,别说像他这样声明响亮的名士,就是一般的世家子弟突然骂粗口,也会被别人看不起,如果这件事情传出去的话,对他好不容易竖立起来的声望,肯定会造成不小的影响。幸好眼前之人是自己的老爹,听了他刚才的话,知道他肯定是不会说出去的。忙趁机下跪道:
“孩儿多谢父亲大人的信任!定然会和戏治中他们好好的管理豫州的!”
王奇已经有点想通了,眼下可不是和王允翻脸的时候,如果什么时候王允看自己不顺眼了,还是随时有可能废了自己的继承人身份的。权力就算再小,也是得一分是一分。何况现在州牧府中的人才,大部分都是向自己宣誓效忠过的,也不必担心他们会故意为难自己。说不定如果机会把握的好的话,自己还能让其他人宣誓对自己效忠。所以刚才就趁机表示愿意接受这种方法。
王允见儿子接受了这个提议,高兴的扶起王奇,笑道:
“好!好!如此,豫州就交给奇儿了!”
王允那里知道,王奇他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呀。
中平六年七月,豫州牧王允王子师奉大将军何进的召令进京,并将豫州事务全权交有自己的儿子王奇和手下的谋士们处理。
王允进京的时候,远在西凉的董卓也行动了。这董卓因贿赂十常侍得以官复原职,并因为在讨伐北宫伯玉中立了功劳,后来又结托朝贵,得以封左将军、鳌乡侯、西凉刺史。这次他得到何进的召书大喜,点齐二十万军马,让他的女婿中郎将牛辅守住陕西,自己却带着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提兵往洛阳进发了。
董卓的女婿李儒,却是一个智能极高的人,他认为董卓虽然是接了何进的召书,但就这样进京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叫董卓上了一个表章给朝廷,表示愿意进京助剿,请朝廷正式下令。
那何进不知死活,得了董卓的书信后反而十分高兴,爽快的就同意了。侍御史郑泰和尚书卢植都劝谏说不可,但何进不听。两人无奈,只得弃官而去。
两人来到洛阳城门口,却看见远方来了一对彪悍的马队,心中惊讶,以为是董卓不尊号令,已经悄悄的来到了洛阳。正惊异间,却发现当头一骑打的字号却是一个“王”。两人立刻会过意来,知道是老友王允来了。
王允所在的豫州离洛阳近,虽然王允是绕道颍川的,并在颍川还留了几个晚上。但仍是诸侯当中第一个赶到京师的。
两人接住了王允,向王允说明了此事,王允忙劝解两人先别走,等他去劝劝何进。
何进听说王允已经来了,忙亲自出府迎接,虽然两人的地位相差很大,但现在何进有求于王允,当然愿意自降身份了。
王允劝谏何进不要召董卓进京,但何进却并不回答,反而问王允这次进京带了多少人马过来,当王允回答因为要平定刘辟龚都之乱,所以只带了三千精锐,何进听了后就没有好脸色了,虽然没有下逐客令,但对王允提出的不要召董卓进京之事却不加理会,更没有叫王允带兵去消灭宦官。王允无奈,只得郁闷的回去告诉郑泰和卢植两人,并叫两人先去豫州,而自己则会留在洛阳,继续努力。
张让等得知外兵到了,共同商议曰:“此何进之谋也;我等不先下手,皆灭族矣。”于是先伏刀斧手五十人于长乐宫嘉德门内,再去向何太后哭诉,请太后降诏宣何进进宫。
何进得诏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