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拼盘投资 (第2/3页)
司虽然实力雄厚,却不愿意投入太多资金在风险巨大的电影制作上,而且作为上市公司,他们还不希望自己的公司报表上有太多的债务记录,于是引入外部投资者成为好莱坞大制片厂的必然选择。
不过在八十、九十年代较长一段时间内,好莱坞并未感受到太大的融资压力,因为随着录像带、有线电视、卫星电视、欧洲地方电视等新的电影发行渠道的兴起,好莱坞电影通过预售版权便能筹措到大部分资金。
外国政府为促进电影业发展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也为好莱坞的融资提供了很多便利,其中最特别的是德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其规定向电影业投资便可获得税收减免,而且并不要求电影项目需在当地生产或聘用当地的创作人员,减税额度还可被留置,这一税收漏洞迅速被德国投资者和好莱坞利用,米国制片厂可以将电影的版权卖给一家德国公司,然后再以低于售价10%左右的价格将影片“租赁”回来,双方均能从税收优惠中获利。
但到新世纪之后,海外预售市场开始衰退,在九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项目通过海外预售能获得高达百分八十的预算,但到二零零二年,仅能获得百分之五十乃至更少,加上德国等地税收漏洞被填补,好莱坞的融资开始遭遇一些困难,亟需新的资金来源。
而此时,因为股票市场不景气,加上银行利率很低,华尔街的资金非常充裕,甚至出现了一些募资规模达到一百亿美金以上的超级私募基金,华尔街的金融资本亟需寻求新的赢利点,市场表现稳定的好莱坞进入了他们的视线,他们发现好莱坞电影的市景不错,在一九九零年到二千年的十年间,米国的票房增长了百分之五十二,外国市场也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好莱坞电影的收入来源已很广泛,能够具备可观的投资回报率。
再加上一种以概率和统计理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蒙特-卡洛模拟法开始被投资机构信奉并广泛采用,他们发现在股票市场中适用的投资组合理论也可以用于电影业,当投资的电影项目达到二十至二十五部时,投资收益的波动性则比较小了,于是,华尔街资本对好莱坞电影的“拼盘投资”项目应运而生了。
早在零三年,在派拉蒙的商业运营副总裁埃萨克·帕莫主导下,美林与派拉蒙达成合作,建立名为梅尔罗斯的私募基金,计划向派拉蒙零三、零四年度计划生产影片(包括《世界之战》和《碟中谍2》)投入百分之十八的资金。
派拉蒙影业首先从票房中分走百分之十作为发行费,剩下的部分再与投资者进行分配,这支存续期为三年的基金顺利筹集了二亿四千万美金,投资了派拉蒙的二十五部电影,投资份额最终达到百分之十二、派拉蒙用于吸引投资者的杀手锏在于,据美林银行的数据,一般对冲基金所寻求的内部回报率在12%-18%之间,而即便在表现不佳的年份,派拉蒙的内部回报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