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sjwx.la
第一百五十九章 倪广南 (第1/3页)
朱邦复的确是个很有才华的人,要不然也不会直到40岁的时候才接触编程语言,却能发明仓颉输入法和容纳50000多字的中文编码系统。
在他的带领下,技术团队不断攻克各种困难,繁体中文版汉卡很快就有了一个雏形。
与此同时,为了简体中文版汉卡的研发,吴明不断地派人去内地,邀请另一位大才倪广南。
熟悉联想联想公司的发家史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人。
此人1961年从金陵工学院(现东南大学)毕业后,就走进中科院计算所工作。作为该所较早的科研工作者,经历了我国计算机从无到有的过程。
按照原本历史轨迹的发展,倪广南将于今年8月到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工作,担任访问研究员,年薪是4.3万加元,按官方汇率计算相当于国内工资的70倍,属于加拿大5%比例的高收入人群。
不过,倪广南最终放弃了高薪留任加拿大工作的机会,于1983年回国,投身于汉字处理技术的产业化。
1984年,倪广南带着联想式汉卡的全部技术加入联想集团的前身——计算所公司。开头几年,联想集团的利润差不多都是联想式汉卡带来的。
后来又是倪广南带领团队,开发了采用自主设计主板的联想品牌微机。夸张点说,没有倪广南就没有后来的联想集团。
可惜,后来心怀强国梦想的倪广南想要自主研发,和一心想着代理国外产品的刘川志为首的管理人员起了争执。然后被踢出了公司。
历史证明了倪光南的远见卓识。联想灭掉倪广南花费精力建立的程控交换机事业部,错过了ICT融合的战略时机。而当时起步比联想晚得多,规模不如联想程控交换机事业部的华为,后来却将联想远远地甩在身后,成为华夏高技术公司的典范,称雄国际市场。
如果当时倪广南没有被赶走,凭借联想、复旦等的“产学研相结合”,在国内几乎没有竞争对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sjwx.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