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改革凤凰社 (第2/3页)
助手的小作坊式创作,港漫从从创意、构图、绘制脚本到上色、补白和发行,经常都是团队作业,大家分工明确,逐步传递,被称为“流水线操作”。这样模式虽然能最大限度的提高保证漫画的创作质量与速度,但丧失了个人风格,相当于每个人都是在一个固定圈子里跳舞。
这就使得港漫的风格大部分都一致,全是千篇一律的武侠漫画。理所当然的港漫就直接排除了女性群体这一部分读者,再一个就算男孩们喜欢武侠,但看多了也会觉得单调、无趣。
同时,因为港漫采用的是流水线工厂式的创作模式,所以论资排辈的现象非常严重。当一名新人进入公司的时候,不管他能力天赋如何,都得成为漫画主笔的徒弟,从最基础开始,而且这一做就是好几年甚至十数年。而不像岛国的同行一样,当助手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两年,之后就可以连载。
这种论资排辈的行业潜规则,极大伤害了青年漫画家的创作积极性,能够熬出头的人少之又少。这种情况造成的后果就是人才青黄不接,断层严重。港漫日后衰落是正常的,如果不衰落才没天理。
凤凰社现在已经是香江漫画界的头把交椅了,吴明自然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家的漫画社走向深渊,所以才会学习岛国同行的那些先进制度。
“老板,我反对。”凤凰社的一个主编金天星表示异议,“香江曾经也和岛国一样发行过漫画杂志,但是最后都失败了,这说明我们香江不适合这种发行方式。”
另一个主编匡成鑫也是反对道:“老板你可以问问邝总编,他也发行过漫画杂志还有漫画报刊,做过好几次老板你想做的事,但都没有成功。我们凤凰社没必要做一定会失败的事啊。”
“是啊,老板。只有单行本才适合我们出版社,你不能一意孤行啊。”
“只有流水线创作才能保证我们凤凰社漫画的创作质量与速度,不能改啊。如果老板要改,我们也只能离开出版社了。”
其他人见有人带头,也纷纷表示反对。尤其是那些漫画家,他们大部分人都是既得利益者,以前他们都掌管着手下那些徒弟的任免升迁,有没有连载的机会也是他们说了算。要是如吴明说的变成和岛国一样,他们的徒弟不都得跑光。
吴明见到这吵吵闹闹的场景顿时一怒,大吼一声。
“好了,都给我安静!”
一下子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
吴明眯了眯眼,扫视了一下这帮人,笑了笑,道:“所有同意的人举手。”
只有零零散散的十来个人举起了手,这其中包括张德鑫,少数几个有冲劲的主编和漫画家,还有上官小宝和他的几个徒弟。
上官小宝这个师傅还是做得还不错的,并不像大部分漫画家那样压榨自己的徒弟还不传授技艺,要不然他也不会去搞什么漫画报纸、杂志之类的连载平台了。
而他的徒弟们有这样的师傅,自然也支持吴明的想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