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章 商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九十章 商量 (第3/3页)



    “那你的显示器工厂怎么办,都拖了这么多年了,芯片工厂都建起来了,就差显示器工厂,Oranges II计算机可就差这一块短板了。”张桂芳也是眉头直皱。

    “对了,他们短时间内是不会派人过来的。商业谈判你是知道的,就是看谁最后能蹦得住,如果你忍不住又去找他们,整个谈判会对我们很不利。”张桂芳担心李逸轩忍不住去找对方,所以提醒道。

    李逸轩点头道:“这件事我醒的,不过老妈,这谈判归根结底还是要以实力说话,再没有看到这个数字显示器有足够的市场潜力之前,他们不会重视我们。”

    这时他认真的看着张桂芳说道:“我看无论如何,我都要先在香港建一座显示器工厂,让他们认识我们的实力。否则下面我们根本就没法谈下去。”

    建工厂就得先有地,以前那块地两人没有指望了,自从港府把哪里列为半导体工业区后,来哪里抢肉的人太多,只能另外找地方。

    张桂芳把地图摊开,在上面寻找了半天,指着一个区域,说道:“你看这里如何?”

    李逸轩凑过去一看,这块地在将军澳和观塘工业区之间,面积大概有三平方英里,也是块工业用地。

    “地方是不错,不过老妈,这地可是掌握在英资洋行的手里啊,他们会卖?”

    老妈用手指搓了搓这块地,说道:“今时不同往日了,老汤姆去年去世了,小汤姆吵着要去美国投资什么公务机项目,要把老汤姆留下的家产全部卖掉,老太太邀不过他,只能同意。正在到处找买家呢。”

    “公务机,湾流!!!”李逸轩彻底震惊了。

    老妈问道:“你知道?”

    李逸轩点点头科普道:“湾流公司原属美国格鲁曼公司,但是经营不好成立以来一直亏损。1973年格鲁曼就把湾流以2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希腊投资商人阿伦·E.保尔森。保尔森再买下湾流之后,听取公司工程师的意见,决定研制一款大型的公务机。你知道要研制一款飞机是很难的,需要很长的时间,更加需要海量的资金。

    从时间点上来推算,湾流目前正在研制的应该是G650公务机,这款飞机总研制经费高达30亿美元,研制周期超过10年,是世界上第一款能从直接从纽约飞到东京的商业公务机,总航程超过12000,后换了RR公司的新发动机后,航程能提高到13000公里。

    保尔森自己最多能筹措到16亿美金,剩下的14亿美金是通过对外融资的方式获得。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香港的资金,后来阿伦·E.保尔森的湾流回忆录中也说过这件事。你说得那个小汤姆,要投资的应该是这款公务机吧。”

    张桂芳点头道:“这款公务机怎样?”

    李逸轩回答道:“品质非常棒,都卖得断货了。我告诉你老妈,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国际公务机领域,特别大型公务机领域,根本就没有巴西航空什么事,只有加拿大的庞巴迪和美国的湾流才是该领域的绝对霸主。

    可惜啊,G650成功后,阿伦·E.保尔森就志得意满了,没有在G650的基础上继续深挖,向喷气式支线飞机上发展,最终导致巴航工业在21世纪初超过了湾流。”

    不知如何,张桂芳居然听得心动了,“儿子你说,如果我们去投资会不会……”

    “喂,这可是大型公务机,想要参与进去起码要5亿美金以上,我们拿得出这么多钱吗?再说了,我们就算投了5亿美金进去,显示器工厂怎办,还要不要办了?

    还有哇,你知道湾流G650首架原型机是什么时候下线的吗?是1986年,然后又过了两年也就是1988年才拿到欧美的适航证,首架原型机交付是在1989年。这么长时间你等得起?”

    “这么久时间啊!”张桂芳听到要这么长时间已经绝望了,要到89年才开始交付,等到把本金收回来,不知道要什么时候去了。

    李逸轩安慰道:“飞机的研制周期本来就很长,还是歇了这不靠谱的心思吧,老老实实搞我们自己的电子产业吧。”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