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五章 虞有澄加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五章 虞有澄加盟 (第2/3页)

没有几个对于投资计算机行业感兴趣。

    毕竟,香港的商人搞搞房地产,已经非常赚钱了,谁会投资前景不明的半导体产业。虽说香港有一家华科,但更像是投机的产物,未来很难在半导体上有什么建树。

    在国内和香港转了一圈,依然一无所获,虞有澄折腾到81年无奈又回到英特尔公司。

    可现在则不同了,李逸轩的到访,让虞有澄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跟李逸轩聊了两个多小时,虞有澄可以肯定对方懂半导体的,特别是李逸轩还有意提出一些后世才有的芯片设计理论,更是让虞有澄耳目一新。随着谈话的渐渐深入,他发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不仅动技术,还懂商业,怎么去开发一款有商业前景的芯片都有一套自己的看法。

    “李先生,你对英特尔公司怎么看?”虽然没有明面答应,但他心里已经是一百个愿意了,但是他还是想听听对方对自己服务过的老公司的看法。

    李逸轩不知道对方提这家公司干啥,难道对方对英特尔还有感情?虽然猜不到虞有澄问这句话的目的,但他还是回答道:“英特尔公司现在面临的环境是,不转型就只有死。”

    “怎么说?”

    “英特尔公司是做动态随机存储器DARM内存起家的,1971年英特尔公司又成功研制出了可抹除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靠着这两项发明,英特尔在70年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你要知道RB的存储芯片发展同样也不弱,依靠低价格,抢占了原本属于英特尔公司的市场。另外,RB的半导体芯片技术比起美国虽然弱了一点,但他们的工艺更加成熟良品率高,超过了百分之七十,而英特尔公司……”李逸轩摇了摇头,“要想跟RB公司竞争,英特尔公司必须提高良品率,把成本降到比RB企业还低,这样才能有与RB企业一争高下的能力。否则还是尽快转型的好的,处理器才是它的未来。”

    其实不止是英特尔,整个美国半导体芯片企业可以说都是依靠存储芯片业务起家的,比如与英特尔公司竞争多年的AMD,成立之初就给美国航空航天局提供内存芯片。

    在85年以前,存储器芯片是半导体芯片行业最大的市场,这项技术的基础专利是华人科学家王安于48年所明的“磁芯存储器”。

    这个技术既是后来的游戏卡带电脑内存和闪存等等技术的前身。

    由于美国的种族歧视,专利局一直不批准其专利。后来,迫于学术界对王安的声援,使得专利局不得不批准了王安的专利,前提是把这项前途无量每年几十亿美元市场价值的技术买断给IBm公司。

    IBm获得了专利,又因为反垄断法的因素,又开始被迫向其他公司授权。间接的让存储器技术,变成了门槛很低的技术,只要向IBm缴纳专利费用,就可以生产存储器。

    在5o年代~6o年代,存储器市场基本上成为了美国半导体行业的永不枯竭的金矿。

    但至7o年代随着存储器行业大量的专利到期,RB人开始进入存储器市场,从中低端市场开始打价格战,让美国不少老牌的半导体公司纷纷破产。

    失去了专利护城河,美国的人工成本又比RB贵。所以,中低端存储器市场不断的被攻陷,失去了中低端广阔市场之后,高端存储器也无法降低成本。所以,7o年代中期开始,大量美国半导体公司在RB廉价产品倾销下,纷纷倒闭。

    从这个历史中可以发现,美国的那些所谓的高科技企业其实没有什么可怕的,他们除了会耍垄断以外,就没有什么有竞争力的东西了,一旦失去了专利护城河的保护,他们的竞争力简直就是战五渣。

    80年代初期是英特尔公司最虚弱的时期,由于存储器市场被RB人攻占,英特尔的业绩也变得相当难以,终于在85年做出了抉择,彻底放弃存储器市场,专攻桌面CPU市场。

    这时,IBM开始进军个人电脑市场,被英特尔公司给牢牢抓住,IBM开放了PC标准后,x86芯片成为pc市场钦点的芯片,英特尔因祸得福,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