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专利互换 (第2/3页)
专利这很好理解,毕竟去年飞利浦就把该项技术授权给了索尼,两家公司还达成了战略共识。
但李逸轩要的这些专利,索德伯格就有点看不懂了。
“杰斯特先生,这个……”
“怎么,不愿给?”
索德伯格解释道:“这倒不是,而是你要的这些专利,索尼和东芝以及先锋公司都看不上,这些专利虽然跟CD有关,但我们也不清楚该如何去使用。能方便说下嘛?”
李逸轩一笑,“按理说这是我们公司的机密,不能告诉你,但你既然问起了,跟你说也无所谓。你知道去年我们公司推出看一款面向个人计算机的3.5英寸的硬盘,而贵公司的CD容量很大,远比我们的硬盘容量大不少,我认为可以基于这项技术开放一款CD硬盘。”
“CD硬盘?”索德伯格楞了,他没想到李逸轩会拿CD技术去干这个。
“怎么不可以吗?”李逸轩笑问道。
索德伯格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他觉得对方的想法实在是太天马行空了,CD硬盘听起来好像还不错的样子。
其实,历史上飞利浦公司在90年代就推出过基于CD技术的硬盘,飞利浦把它命名为光数字硬盘或激光硬盘,在业界引起的轰动不亚于IBM在98年推出的石英玻璃硬盘,很多人业界专家认为,激光硬盘可能是硬盘未来发展的方向。
于是各个发达国家和公司纷纷投入巨资研发激光硬盘,包括西部数据、东芝公司和希捷公司在内。
这里不得不说下IBM的石英玻璃硬盘,其实这款硬盘的出现也跟飞利浦的激光硬盘有着密切的关系。
IBM当年也加入到激光硬盘的研究,但他们很快就发现激光硬盘也几个硬伤无法解决。
第一,就是光头的读写速度太低,只有150KB/S,这么低的读写速度是满足不了未来需求的。
第二,激光硬盘成本太高,这与硬盘未来价格越来越低的发展趋势是相违背的,主要是CD-RW盘片,全称叫Compact Disc-Rewritable,可重复刻录光盘,每张盘片居然要60美元一张。
第四,激光硬盘由于特殊的工作原理,体积无法做小,5.25英寸是它的极限,再往下就不行了。
第五,激光硬盘可靠性不佳,稍微有一点震动,读写就会失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