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十三章 温炳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五十三章 温炳喜 (第3/3页)

的事务处理日志和恢复技术来保证分区的一致性。发生系统失败事件时,NTFS使用日志文件和检查点信息自动恢复文件系统的一致性。因此,NTFS一诞生,就迅速普及起来。成为个人计算机硬盘的最常用的格式。

    除了以上三种以外,还有另外一种格式比较常用,但一般用于高性能计算机和网络服务器,那就是Linux。

    Linux是1999年最火的操作系统,它的磁盘分区格式与其它操作系统完全不同,共有两种。一种是Linux Native主分区,一种是Linux Swap交换分区。这两种分区格式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极佳,结合Linux操作系统后,死机的机会大大减少。但是,目前支持这一分区格式的操作系统只有Linux。

    除此之外, Linux还有一种文件格式,EXT文件格式系列。

    EXT具有Linux Native和Linux Swap更好的优点,不但具有优良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还能像NTFS那样具有可恢复的文件系统。而且EXT单文件大小最大可达16EB,而且簇可大可小,可高达32MB,最小可达1KB,因此,EXT的硬盘空间利用率是所有格式中最高的。

    另外,EXT还有个变种,那就是exFAT,常被用于(且只能用于)U盘,移动硬盘等USB储存设备的磁盘格式。

    由于EXT和exFAT在格式上同根同源,因此,在文件数据的传输转换上,不存在丝毫的延迟。不像其他存储设备,由于存储设备的格式不同,文件进行数据移动转换时,为了防止报出错误或者损坏文件的情况,常常牺牲读写速度来保证文件传输过程的完全和稳定。

    可惜的是,EXT虽然优秀,但只有Linux操作系统支持,微软的Windows根本就不支持。因此,EXT很多时候只用在Web等专用的网络服务器上。

    至于HFS格式,只有以前的8位机才会用它。表面看起来貌似李逸轩目前只能选择HFS,因为FAT格式最低的FAT16也要16位机才能跑的动。

    可惜,李逸轩无论如何都不会用他的,读写实在太慢了。现在是感觉不出来,但未来硬盘格式升级以后怎么办,把FHS文件转换到EXT会麻烦。

    Linux下的EXT格式分为EXT1、EXT2、EXT3、EXT4四种文件格式,我们最为熟悉的是后面两种,前面对应的是8位和16位计算机。

    于是,李逸轩就把EXT1作为硬盘的标准格式。由于FHS格式这个时空已经诞生,并已经开始投入应用,李逸轩顺便也写了个兼容程序,让硬盘也支持FHS,在使用的时候,只需在操作界面中把格式进行更换就成。

    程序拷贝进去后,就对硬盘进行全方位的测试了,安全性、稳定性、抗震动性,读写速度等等一切测试。

    为了最大可能提高硬盘的利用空间,李逸轩率领研发小组,不断的反复优化格式程序,甚至连FHS都进行反复的优化。

    操作系统DOS也进行了升级,为了达到系统与硬盘的完美匹配,操作系统也是反复的调试和优化。

    终于赶在79年的新年以前,李逸轩终于完成了硬盘所有生产调试工作。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