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四章 硬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sjwx.la
    第四十四章 硬盘 (第1/3页)

    按照历史,明年IBM有两名工程师出走,在硅谷成立了SEAGATE(希捷)公司,一年后发布了首款面向个人计算机的5.25英寸硬盘。然后希捷成为了市值超过300多亿美元的国际大公司。

    芯片工厂投入太大,目前还不适合自己,显像管工厂的投资也不少,但硬盘的投资就少多了,而且来钱也特别的快。

    硬盘有两大核心技术,一个是读写磁头,它几乎占了硬盘一半的成本;另一项是盘片,它几乎占了硬盘4成的成本,最后一成是硬盘的外壳材料和控制电路以及马达。

    把硬盘一一拆开,首先他的外壳和控制电路很好解决,特别是电路元器件市面上都能买,不需要专门建立工厂,外壳和电路交个富士康代工就行了;硬盘马达,后世的硬盘马达用的是液态无轴承马达,对当前来说有点过于先进,用不上,可以用其他马达替代,市面都能买得到,而且生产硬盘马达的厂商业不止一家,全世界有十来家,美国、欧洲、RB、韩国甚至台湾都有三家企业在生产,马达工厂没有必要去建。

    剩下就只有磁头和盘片以及硬盘总装工厂才是李逸轩要考虑的。

    先说硬盘最核心的部分磁头,硬盘的磁头分为读磁头和写磁头,在硬盘发展的早期,人们通常把两种磁头合二为一,认为可以减小体积和节省空间。但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这一想法错误思路,于是就把两种磁头给分开。美国希捷公司在1980年发布的5.23英寸硬盘,就首次把读取磁头和写入磁头给分开了。

    为什么要把两种磁头分开,因为读取磁头和写入磁头的工作原理是不一样的。读取磁头依靠的是对盘片上的磁敏感度来读取硬盘的数据;而写磁头是靠电感应来把数据写入盘片。

    把两种完全不同的工作原理磁头给强行合在一起,这自然会提高磁头设计难度和生产成本,体积也会变得硕大无比。

    李逸轩准备采用西部数据公司在1990年发布的折叠薄膜感应TFI磁头技术,硬盘内部磁头的布置采用磁头复位节能布局,也就是把两个磁头进行对立设置,磁头设置成工业机械臂,中间有个轴心,能让磁头旋转。

    工作时,磁头转向盘片,不工作时,转过去,这样不但能最大程度的减小硬盘的损伤,还能减少磁头不工作空闲时的功耗。

    李逸轩拿起笔就在张桂芳的办公室画了个简易的复位磁头结构草图。

    最关键的磁头解决,接着就是盘片了。

    要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sjwx.la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