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十一章 发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十一章 发售 (第2/3页)

正的竞争。

    可惜,老妈偏偏就不听他的解释,一直跟她刷小性子。多大的人啦,说得不好听点,你吃得盐比走的路还多,怎么就是想不明白呢?

    富士康确定了未来要走大规模代工的路线,为了提前完成生产订单,郭台铭这会是下了血本,采用边培训边生产的模式,再耗费了大量的元器件后,1600多台计算机提前一个月就完成了。

    赶紧装船送往巴西和美国。然后继续让富士康生产,但这会不需要这么赶了,经过头一批生产洗礼后,这些工人已经完全成熟了起来,而且生产设备已经全部调试完毕,工人完全可以按部就班的生产了。

    李逸轩再次来到台湾,见到郭台铭,发现他整个人都瘦了一圈,听他的秘书小妾说,他这些日子一直吃住在工厂。

    “时间完全足够,要这么拼吗?而且报废的材料上了几个等级,这些损失都要由你来承担,值得吗?”

    郭台铭看了他一眼,淡淡的回了句,“你不懂。”

    得,李逸轩还能说什么,看来任何人的成功都没有侥幸,郭台铭之所以日后能成为国际代工之王,就是凭着他的一副拼劲。

    人家都这么拼,自己也不能偷懒了。

    1978年5月12日这天,香港发行量仅次于《东方日报》的《天天日报》,出现了大量的软文,集中造势:

    “香港电子游戏行业异军突起,将成为仅次于美国、RB的第三大电子游戏生产基地。”

    “拍电影不如做游戏!”

    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无疑是——《一台游戏机,月收入顶两名上班族月薪,游戏厅暴利过赌场!》

    这篇广告软文,一开始并没有提起梦工厂公司,而是以记者的视角,描写无意中走进鸭寮街的一家电子游戏厅,次体验了来自于电子游戏的魅力。在介绍了风靡世界的大卖游戏《坦克大战》和《松鼠大战》之后,记者笔锋一转,转到了《中华方块》这款新游戏以及他的平台Oranges I计算机上。

    经过《天天日报》记者悬疑式的文笔,逐步的剥丝抽茧,出现了Oranges I计算机居然是香港本地的公司所研生产。

    随后,记者又开始惊叹的语气介绍了梦工厂在鸭寮街的一家专门店里,Oranges I计算机在不到半天时间里卖掉了50台。其实是一台都没卖出去,那些来买计算机的人全都是托。

    记者的语气非常狂热,“Oranges I计算机是我们香港自主研发的第一款个人计算机,单机售价一万八千元的零售价,并不比美国的计算机便宜多少,但是他操作界面却是中文的,售货员讲,计算机里面加一块中文显示汉卡,能够方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