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三十九章 正宗的步兵班大炮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百三十九章 正宗的步兵班大炮 (第2/3页)

地作用主要是为了减轻火箭手榴弹在飞离发射筒瞬间发动机喷出地火药燃气对射手的影响。筒体外部刻有基准线。用于装定连接器上的距离分划。筒体内部设有与击发按钮相连地操纵杆及击发机构。

    带连接器的瞄准盖有两个作用:一是其结合在发射筒侧壁卡槽内时。用于简易瞄准;二是其未从发射筒后部取下时。连接器内底部的螺杆与击针座旋接。使勤务保险钢珠压在击针凹槽内。击针不能前移。全弹呈保险状态。从而保证勤务安全。

    发射筒前端侧面有两个半圆形卡槽。用于装卡瞄准盖内的连接器。以进行概略瞄准。

    连接器前方刻有距离分划。长刻线依次代表射击距离lOOm、200m、300m、400m。短刻线与相邻长刻线之间地距离分划为

    瞄准盖后部设有前微孔、后微孔、视界窗。射手眼睛近贴前微孔。通过视界窗。将目标套入后微孔中心。即可进行射击。

    另外。为保证手投或运输过程中手榴弹头不会从瞄准盖内滑脱。在瞄准盖内设有固弹簧片。平时固弹簧片卡在发射筒止动槽内。起到固弹作用。

    这种火箭手榴弹利用发射筒发射时。射手需左手握紧弹头与消焰罩。防止两者相对位移与转动。右手首先将瞄准盖旋转15至30。使固弹簧片退出发射筒止动槽。再向后拉动瞄准盖。使瞄准盖后退到连接器最后方。然后再旋转连接器。直至连接器与火箭手榴弹脱离。

    将连接器头部稍许捏扁。插入发射筒半圆形卡槽内。这时射手还要注意连接器一定要装到位。以免影响射击效果。

    根据射距。将相应的距离分划线与发射筒上的基准线对齐。将击发按钮竖直向下移动退出二道保险(弧形槽)再旋转击发按钮。使击发按钮与简体呈90可击发状态。然后按照正确地姿势进行瞄准。瞄准目标后。向后扣动击发按钮使操纵杆释放击板。击板在扭力弹簧地作用下旋转120。打击击针。使火箭手榴弹头发射。

    手投时就无需卸下瞄准盖。只要将手投式发火件保护帽拧掉。取出拉火绳。用力拉出拉火绳即可向目标投掷。

    听完具体的介绍。着操作步骤就让林俊听得开始有些头大。更不用说那一大堆零部件地功能:“拉斯洛夫。厅你这么一说。这普通士兵要熟练使用它就必须经过非常系统的训练。不然很难使用。”

    还真是巧。这个时候一直“面无表情”地拉斯洛夫脸上的那道可怖地伤疤跳动了一下。就站在林俊身边的兰德斯科奇几个卫士顿时都死盯着拉斯洛夫。都算是条件反射。

    感觉到自己卫士们那种瞬间爆发出来的气势。林俊手微微一抬。“拉斯洛夫。你平时要防止脸部受凉。脸部神经受伤后很容易引发后续的毛病。”

    “谢谢您。元帅。您地妻子是最好地外科医生。武金斯卡娅同志看过我的伤。如果没有将军同志。我连说话都可能有问题。”

    “是恢复期那会吗?”

    “是的。元帅。”

    拉斯洛夫不是因为林俊批评他地设计有些不合理而难堪。脸上是不自觉的抽动。他自己根本不能控制。

    刚才边上工厂的人都吓了一大跳。厂长同志都感觉心脏要跳出来了。连响解释一下的话都说不出来!

    厂里同志们是知道准尉同志一直面无表情是因为他根本做不了表情。面部神经受到损伤地结果;有时候却又会不自觉的抽动。看着非常吓人。会让人以为准尉心里是不是有大的心理波动。其实准尉是根本控制不了。无意识地。

    “这手榴弹是我地第一种设计。实际试验时发现它还是有很多缺点。比如这发射筒有点短。导致火箭弹头的导向行程短。加之瞄准基线较短。因而射击精度较差。但如果加长发射筒又会导致携带不便。违背了原来地设计初衷;射手如果操作不当。手部及睑部可能会被后喷的火药燃气烧伤。所以我就有了第二个想法。”

    “原来还一直想简化它地设计。但都不成功。”放下了那根“棍子”。

    说完拉斯洛夫拿起了边上台子上放着的那个榴弹发射器。

    还没等拉斯洛夫解说。林俊先开口了:“你见过德国人用信号枪改装、配有超口径弹头的战斗手枪没有?”

    拉斯洛夫有点不明白:“没有。元帅。有什么问题吗?那是种什么武器?”

    “没有。只是随口问问。”

    林俊不是随口问问。而是想证明心中的一个疑问:真是“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还是获得了什么启发。

    “战斗手枪”是早有出现。而德国步兵使用的配有超口径弹头的战斗手枪在明斯克作战的最后阶段已经有少量缴获。但拉斯洛夫不大可能见过:布列斯特要塞保卫战时德国人还没有使用那种奇怪的武器。

    如果单说23毫米战斗手枪。那拉斯洛夫有可能会见过;不过就是有缴获。军械准尉一般也不会注意到那种外形普通的“信号枪”。

    看来真是巧合。

    德国步兵使用的配有超口径弹头的战斗手枪。是目前德国军工部门开发的一种比较有特色的反装甲、反步兵曲射武器。从历史的角度看。它同“枪榴弹”的概念有相同之处。更又有不同点。更靠近“榴弹发射器”的范畴。

    “枪榴弹”一般在战斗步枪上用空包弹发射。而这“战斗手枪”和它的弹药是专用而且“合成”的。本身就具备“发射功能”。

    而且据林俊所知。一般世界上也把它们当做“榴弹发射器”的始祖。

    德军早在一九二八年就装备了一种由沃尔特公司设计的重1。3公斤的信号枪。当然该枪只能发射信号弹。只是单一功能信号枪。功用同世界其他国家军队中的“同行一样”。没什么特别。

    德国的信号枪采用枪身折转式装填。稍后出现的改进型使用了轻金属。全重减到了0。78公斤。并且能够被作为特种手枪来使用。

    因为改型枪在基型枪的枪管内又嵌入了一根内径二十三毫米、有五条阴膛线的枪管。这样一来。原本作用单一的信号枪就成为了战斗手枪。

    这两种枪的瞄准装置都很简单。通过一个简单的表尺来确定射角。外形尺寸也差不多。全长都是24。5厘米。枪管长15。5厘米。

    供战斗手枪使用的枪弹。除了信号弹外。最初还有信号枪榴弹:弹长12。5厘米。内装三十克炸药。可以作为枪榴弹用。但对人员和其他目标的杀伤效果都极其有限。

    不过很快德国军工部门就为战斗手枪研制了新型的弹药。这类新型弹其实就是在手榴弹弹体地基础上加装了一根与战斗手枪口径相符的的插入导杆。被称作抛射物。

    该类弹的最初型号是urfkoerper358LP。其弹头用地就是长柄手榴弹(“土豆杵子”)地弹头。但这种弹太重。以至于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