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十三章 漫长的征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九十三章 漫长的征程 (第2/3页)

队地所有人员佩戴自己的勋章,这点林俊自己也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历史上就是如此,苏联援助西班牙的志愿人员是不允许佩戴自己的苏联勋章的,但在中国时没有这项规定。在50年代重修苏联援华空军的烈士墓时就发现,很多牺牲的苏军飞行员就佩戴着自己的苏联勋章。)。

    既然上头允许佩戴勋章,林俊自然也把自己的所有勋章的带着,只是他和安德卢普夫弄出了个“土政策”:不是公干和庆典场合时不允许佩戴,参加战斗时不允许佩戴。对于他们两个的“土政策”,下面的人也没有意见:万一自己牺牲了,还能留给家人做个纪念。

    林俊一贯注意自己的“外出形象”,这次是“回家”,当然更加注意。斯大林又发给他几套“专门”为他一个人量身定做的37式军服,加上自己原有的那些,在中国的日子里他是不用为会“衣冠不整”而担心的。他的红旗军刀一直随身佩戴,随身的手枪也有两把:一把托卡列夫,一把毛瑟M1932式冲锋手.改装过的:给大块头的毛瑟弄了个特制的牛皮中空枪套,这样就不用每天带那个大木盒子——如果要他每天挎个木盒子林俊可受不了,而且和自己的服装也不搭配,更不用说这样进战斗机座舱还会碍事。武装带的一边除了原有的那三个托卡列夫牛皮弹夹套,又加了3毛瑟20响的弹夹套。

    新的武装带设计非常合理,穿上后一点也感觉不到累赘,而他的那把半空佩戴的毛瑟又吸引了队员们的目光——首长有把好枪。

    这次出征,武金斯卡娅的正式身份是军医,但她这个军医是不用在一线为航空队的飞行员看病的,要和林俊一直在一起,斯大林就是要她盯着林俊这个爱惹事的家伙。

    这次第一批飞机抵达中国后,驻地将是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现在整个中国的空军力量加起来就只有9个大

    且装备的飞机又五花八门,急需苏联空军的援助。▋|且装备的飞机又五花八门,急需苏联空军的援助。▋|且装备的飞机又五花八门,急需苏联空军的援助。▋|且装备的飞机又五花八门,急需苏联空军的援助。▋|且装备的飞机又五花八门,急需苏联空军的援助。▋|且装备的飞机又五花八门,急需苏联空军的援助。▋沪会战已经打响一段时间,中国空军虽然取得了初期的一些胜利,但也已经出现损失。由于先天的不足,也无法得到其他渠道的支援,情况已是万分危急。

    随着进入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境内,列车犹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一片中亚风光,天气也越发变得炎热。对于来自西伯利亚的武金斯卡娅,这里的天气让她很不适应。

    “这里还是小意思,到了中国的西部,那里的天气才叫热。”林俊告诉妻子。

    、、、、、、

    822下午,列车抵达了阿拉木图货运车站,迎接志愿航空队的是先期抵达这里的阿拉木图基地指挥员阿列克谢耶夫和手下的地勤人员。

    由于这次出征是秘密的,除了必要的接待人员,这些人员和飞机来阿拉木图的真实意图没几个人知道。不仅是这里,就是在莫斯科也不允许谈论出征的行动。

    这边地勤人员和飞行员一边开始进行紧张的装配和试飞工作,而指挥员们也没闲着,进行细致的转场准备工作。阿拉木图距离进入中国的第一站伊犁空中直线距离有500里,这段航程虽然不远,但对所有飞行员而言都是陌生的航线,而且地面上的地形非常复杂,不是雪山就是高原。还是一个面积广大地无人区。

    会议决定由库尔丘莫夫带领四架DB-3远程轰炸机作为全队的开路先锋,而在这几架轰炸机出发的三天内,所有的飞机将全部抵达乌鲁木齐。

    在林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