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不平等条约 (第3/3页)
罢。
六月,扶余分会银行接到老大一单贷款。
扶余国向辰河商会贷款白银十万两,利息两分,那每月利息便需要两千两。
搞定扶余国,杨锡又做出向辽东大举调兵之态,并与书公孙康,责问此前封锁辽水与辽河港之事。
公孙康没办法,只得向杨锡服软,杨锡便提出自己条件。
杨锡提出条款很简单,第一,辽东从扶余国撤军。第二,取消对辰河商会辽河港的封锁。第三,将十税一的关税改为三十税一。第四,将辽水口,辽河港方圆二十公里,割让给辰河商会,作为辽水之战辰河商会损失赔偿。
杨锡的条款实在过于苛刻,公孙康本想拒绝,但一众谋士认为,辽东尚未稳定,待一两年稳定之后,再举兵北上,可血今日之耻。
于是公孙康暂时答应了杨锡的条款。
公孙康派其弟公孙恭,抵达辽河港,与辰河商会代表董丸签订了战后四条,史称《辽河协定》。
四条的具体细节,皆由董丸、徐庶等拟出详细,七月初七公孙恭正式在协定签字。
协议签订,杨锡集结于扶余国境的兵马,遂撤回大鲜卑城。
公孙康与扶余国兵马也各自撤退。
辽河港经营十余年,这是辰河商会在辽东的唯一基地,左右为辽西、辽东二郡,根基极其厚重,今驻港水军达二万人,渤海舰队百分之八十的实力都屯驻于此。
所有辰河商会在辽水水域的行商,皆由此集散,可见辽河港地理位置之重要。
如今辽河港人口也有三万余人,以商业集散为主,杨锡要二十平方公里土地,便是用于建城。
城池的名字,杨锡早以拟定,便称辽河城。
辽河城的位置,只有杨锡知道,后世称为营口。
为防万一,杨锡规划辽河城时,便直接从辰河群岛调兵马一万,入驻辽河城。
原辰河群岛少将蒋钦,调至辽河城,统领这一万兵马,为辽河城独立团。
公孙康将一应官员撤出了此地,留下万余人口,皆不愿随他搬离。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