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八章 天罡北斗 (第3/3页)
人挥剑一接,纹丝不动。宋子都连续挥剑,剑锋一道道激出,但七人始终纹丝不动。
宋子都乃踏步上前,一招“初探太虚”直刺向枢,向枢举剑一挡,宋子都正欲收剑,向枢剑身一贴,使一招“粘”字诀,粘住宋子都剑锋,向权、向衡同时出剑,刺向宋子都双脚,宋子都退步,向玑、向阳跟着出剑,还是刺向宋子都双脚,宋子都再退,向光、向璇紧接出剑,宋子都再退,向权、向衡复再出剑,宋子都只能再退。只见七人联剑往复,流转不息,宋子都一下退至山顶边缘。
向权、向衡、向玑、向阳、向光、向璇同时挥剑疾扫,而向枢一把长剑当中穿出,直刺宋子都小腹,欲将宋子都逼落金顶。
宋子都身形一立,倏地飘起三尺,左脚一点向权剑尖,跟着右脚一点向枢剑尖,凌空越过七人。
宋子都这一招“步登太虚”可谓精妙无比,但向枢等人身形不转,同时倒后一滑,脚踏七星,仍然挡在宋子都身前。
宋子都不敢纠缠,大喝一声,剑身七星浮出,如深渊飘起,真气聚于一剑,笔直刺出。
向枢心知这一剑厉害,亦大喝一声,长剑向前一刺,其他六人剑尖向前一搭,全部搭在向枢剑上,只听得“噔”一声,宋子都被震得倒飞,而向枢等人倒滑七尺,虽然倒滑七尺,但七人相对位置没有任何变化,也就是说,他们仍然据守星位,没有偏离。
却见宋子都倒飞之间突然凌空一翻,一下落在向枢身前,剑身七星浮渊,直刺向枢。向枢举剑相迎,其他六人不敢怠慢,举剑搭在向枢剑上,“噔”,宋子都再次被震得倒飞,而向枢等人倒滑一丈,宋子都倒飞之间再次凌空一翻落于向枢身前,剑浮七星,直刺而出。
向枢等人再次举剑相迎,“噔”,宋子都还是被震得倒飞,但今次向枢等人被震得倒滑三丈,星位亦偏离些许,这一间隙正是破阵的最好时机,但宋子都没有再出剑,却一招“倒逆乾坤”倒逆而起,凌空越过众人,落在金殿门下。
向枢等人急忙转身,正要赶前拦截,宋子都忽还剑入鞘,向他们一拱手:“承让!”
严格来说,宋子都这一下只能算是过阵,并不是破阵,但向枢等人知道宋子都身份特殊,真要较真恐怕吃不了兜着走,乃停住脚步,亦向宋子都一拱手,复退身盘坐。
宋子都转身,一丝鲜血从嘴角渗出。原来刚才为过剑阵,连续三次施展“一剑度虚”,不但真气激荡,更被震至内伤,要是向枢等人继续出剑,他就真的吃不了兜着走。
宋子都亦顾不得伤势,直入金殿,径至神坛。神坛后壁挂着一幅画像,原本是开山祖师张三丰的画像,自凌虚子立太虚为宗,遂改挂凌虚子画像。
神坛供奉着铜铸鎏金真武大帝像,丰姿魁伟,上方高悬一面金匾,上刻:“金光妙相”。只见金童玉女捧册端宝,侍立左右;水火二将擎旗捧剑,列立两厢。坛下设玄武一尊,即龟蛇合体;真武大帝原本叫玄天上帝或玄武大帝,后来因为忌讳更名真武大帝,故此坛下设玄武。
神坛设有香案,置有供器,当中一个高高烛台,烧着一盏长明灯。这盏灯颇有传说。据说自点燃起就从未熄灭过,已逾千年,被称为不灭神灯。
长明灯正上方藻井之上悬着一枚宝珠,通体泽亮。相传此珠可镇山风,确保殿内神灯长明不灭,故称“避风珠”。
长明灯前面放在一个紫檀小木架,架上放着一幅卷轴,亦即天下至珍“太极图谱”。
宋子都伸手欲取,耳边忽有声响:“子都!”是师尊鹤松的声音。宋子都停住,他知道向枢等人虽是镇守金殿,但真正守护图谱的其实是身处黄龙洞的鹤松师尊。虽然身处黄龙洞,但金顶发生的一切决逃不过他的神识。
宋子都收回手,离开金殿,径至黄龙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