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68章 截胡思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468章 截胡思科 (第2/3页)



    我国邮电系统从一号信令逐渐演进到七号信令后,就面临着要在电话网之外逐渐一个信令网的需求。

    传统的一号信令作为随路信令,是把信令随着话路一起传输的,不但传输速度慢,而且信息传输量也很少,不利于电信服务业各种新业务的发展。

    后来国际上逐渐发展出了二号信令,二号信令采用拨号脉冲发送信令,但由于对一号信令没有特别的优势,又需要额外增加设备,所以未付诸使用。

    接着CCITT也就是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又搞出了三号信令、四号信令和五号信令,三号信令是一种单音频的带内信令,四号信令为双音频的带内信令,五号信令利用六个语音频率中的二个频率的组合传送各种信令,即带内双音多频信令,但在国际上的推广并不好,只在少数发达国家的首都或商业中心城市有应用。

    后来程控电话交换机这一革命性产品横空出世,全球电话用户开始激增,为了适用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发展,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终于在1968年提出了六号信令,这是一种共路信令,报文长度固定为28比特,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大城市就采用了这种信令,但我国依旧按兵不动,直到1980年CCITT把六号信令演进到了七号信令这一技术成熟的优质信令体系之后,我国才决定来个跳跃式发展,从一号信令直接向七号信令过渡。

    可以说我们国家的选择是非常理性的,没有盲目跟风,否则一代一代的设备更迭就要花上无数冤枉银子,直接从一号信令过渡到七号信令让我们有了后发优势,少走了很多弯路,但其实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国家没这么多钱去跟风。

    七号信令需要电信运营商在话路网络之外,另组一个专门的信令网用于传输所有信令,这样既不干扰,又能做到既快速又安全可靠地传输大数据量的信息。而这个信令网就相当于整个电信网的指挥部和控制中心,信令网一旦发生问题,比如一台信令设备故障会导致整个链路瘫痪,成千上万的用户就没法正常打电话和上网。

    快速、安全、可靠、大数据量、无干扰,五大优势决定了我国从一号信令跳跃升级到七号信令是明智之举,而后来事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