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二章 大宋是在去库存?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十二章 大宋是在去库存? (第2/3页)

   王德发对他的高兴不以为然,说:“骑兵是有用,但是在南方的地方不适应吧?”

    吕文唤呵呵笑道:“王大商,你是有所不知,它不适合长途奔袭,但是短途上运用,无人可挡!呵呵-----”

    王德发马上不关心人家的军事了,吕家的人不傻。

    到了现在,他与朋友张国安岛主评价大宋政府抬高海外物价的问题,有一点点自己不同的看法。

    他在信中也提到说,其实这也可以看成一种商品倾销活动,而不是大撤币。

    站在大宋政府的角度讲,他们所收的税物复杂,棉布麻布什么的都可以充税。

    现在,他们正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旱田,又注重农具改进,所以农业发展已经很迅速了。

    他们的丝、麻、棉、毛纺织业更加发展迅速,体量比我们流求大许多倍,再加上他们瓷器的官窑、民窑遍布全国各地,所以,他们也想着给这些产品找个出路。

    也许他们的本意不是为了倾销产品,但是,这为他们大宋换回来了许多必需之物,在我们这个层面看,他们害了规矩,亏大了。

    但是,在他们的层面看,他们认为自己里子面子全有了!

    张国安岛主看到这里时,想了想,也对,他们这是清库存呢!------只不过没有骗自己的老百姓去接盘。

    究根到底是他们的生产能力上来了,当然,这和自己间接地输入了一些生产工具和技术有关系。

    如果以后大宋因此能完全改成货币税,这对老百姓也是好处大于弊处,毕竟货币税不可以像是实物税那样任由底层官员克扣折算!

    从严格的事义上说,就算他们只以一百贯的价钱来售卖水牛,不仅不亏不说,还得到了巨大的政治利益!

    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啊!

    王德发最后在信中提到,大宋政府的行为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他们间接提高了国内手工业生产热情------只要什么时候到了劳工的收入远超佃农的收入,他们才可能抛弃土地,自觉自愿地走向作坊或工厂,这样由圈地兼地运动所引发的自由经济萌芽才有可能真正出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