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 商人无国界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一章 商人无国界 (第2/3页)

两排统统用绳子把对方和自己的手捆绑在一起。

    阿拉伯村民们早被蒙古人在家乡一系列暴行吓破了胆,他们一个个噤若寒蝉地屈服于鞑靼人的淫威而照办。

    等到村民们捆绑妥当,这个鞑靼骑兵手起刀落,把村中所有人的脑袋一个个砍了下来。

    其实这些阿拉伯村民们无论是群起反抗还是四散逃亡,都不会落得如此下场,但鞑靼人的野蛮和凶残形象早已经通过一系列屠城根植于阿拉伯人的脑海当中,使他们连反抗或逃走的勇气都没有了。

    但这只是村民,不是见多识广的商人------色目商们私下里商量要跑了,而且目标非常明确,在泉州有门路的,就去那里,没有门路的,就去流求岛。

    商人的身子无国界,脑子里无主子,他们可以恐惧,但是他们的心里只有利益,他们擅于用脚选择道路。

    很快就有色目商人逃跑了,等到平章阿合马得到消息时,已经跑了一半多-----以前的海贸,大头目忽必烈都交给了色目商人,连市舶司的管理也交给了他们,不能说不重视他们,但是,没有生意了,他们可不会在留下了,还不如去大宋那里呢。

    这不是商人的背叛,这是正常人的正常选择------换成任何有一点实力的人,也不会留在一个无生意可作,还要白白交税,商人是无法被洗脑的。

    真正的商人,一但有风吹草动,会跑的比兔子还快。

    平章阿合马马上命令人去监守和控制,你们都跑了,我们怎么办??

    当然,他是以保护的名义来派兵的------这更加速了逃亡,没有反应过来的大商大户可以被保护,但是小商小户们就不值得了,他们看明白了形势后,也偷偷跑了!

    大宋地方政府经常有招商引资的任务,而且把这个当成升官考评的硬性指标。

    当时称为“招诱安存之”,五个字里,体现三大理念,一者招商,二者安商,三者定商,就是要让其定居。

    外商来,敲锣打鼓欢迎;外商回,物资奖与文明奖欢送。

    大食国有位叫辛押陀啰的商人要回家了,特赐白马一匹、鞍辔一副。

    广州、泉州之蕃坊,政策尤其宽松,基本上搞的是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蕃坊里的领导,又由大宋地方政府选择有威望的外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