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夜成名天下知 (第2/3页)
的,没谁知道中国电影是什么样的,哪怕之前的黄土地也是拿了奖的,可是那奖项说实在的分量不太足.
但是在今年,在这个中国人都在欢度的春节里,柏林电影节帮助中国电影破冰了,扬名了.
去年的末代皇帝还拿了奥斯卡的几项大奖的,那里边虽然也有内地合拍公司的份,但是别人却只会认为末代皇帝是香港电影的成功,而不是中国电影的成功,多年后香港回归了,这或许会算在中国电影之中,但是目前来说,别人是不这么认为的.
所以,柏林国际电影节将最高奖金熊奖颁授给一部红高粱,这是真正的中国电影的成功,这个结果震惊整个西方,当然也震惊了还在欢度春节的国内.
对于国内的普罗大众来说,没谁知道有这么一部电影拿到德国参选了,而对于电影人来说,大家又打心里不认为这部电影能拿奖.
是的,没人认为会拿奖.
中国与柏林电影节的缘分,起于1981年,那年上影厂的《燕归来》有幸代表中国入围参赛。在1988年之前,中国影片《乡情》、《血,总是热的》、《雅马哈鱼档》、《陌生的朋友》等片也曾参加柏林电影节,当时评委与电影节观众普遍认为:中国电影政治色彩重。
政治色彩重,这就不好获奖了,特别是中国的意识形态和西方是不同的,所以哪怕是三大欧洲电影节中政治色彩最浓最政治的柏林电影节,中国电影想拿奖也是非常非常困难的.
更别说国内电影人消息灵通的都知道红高粱其实只是个替代品.去年年底的时候电影局已经确定由程凯歌执导的《孩子王》参赛柏林,柏林电影节主席哈德尔非常欣赏这部影片,但后来陈凯歌自己主动放弃去柏林电影节,选择送到戛纳参赛。
就因为程凯歌的肆意妄为放鸽子,哈德尔还对首位被授权选片的中国人余玉熙女士颇有责难.
当时已经进入年底了,柏林电影节的报名工作其实到11月底就截止了,余玉熙女士她们不得不向全国各电影厂紧急求援,西影厂的杨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