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难不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难不死 (第2/3页)

同府。

    虽然姐弟俩有七八年未见面,但外婆貌美若仙,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很深刻的,因此西门松柏一眼就认出了自己的堂姐,见她昏到在路边,立即将她扶上马背,驮往医馆诊治!

    经过半个多月的诊治,外婆虽然脱离了生命危险,腹中的胎儿也保住了,但下肢却瘫痪了。

    西门松柏没有抛下自己的堂姐,而是将她带往大同府自己的家中奉养。

    是年底,外婆生下了母亲,因母亲是遗腹女,外公名叫梅馨远,因此外婆给母亲取名梅遗香。

    舅公西门松柏经商很辛苦,有时候会亏损,家境时好时坏。

    为了填补家用,外婆虽然下肢瘫痪,但她多年练就的女红绝艺发挥了作用,她绣出的花绢、花帕、花巾、花衣、花鞋、花帽、花枕、花帐檐、花边等,每一样都堪称艺术品,拿到市面上都是抢手货。

    她的绣品名气越来越大,到后来人们上门订货,供不应求。

    特别是一些贵家公子小姐和待嫁的新娘,更是以数倍的高价订货。

    到后来,一些官员将她的绣品进献给辽国皇宫,皇帝、皇后及皇亲国戚无不赞赏,给西京的官员下令,每年要数百件,如此一来,官员们只好花更大的价钱央求外婆多绣一些。

    实在凑不够数量时,官员只好上报朝廷,说绣娘是一个瘫痪病人,朝廷才网开一面,未强行要求数量。

    为了减轻仆人的负担,外婆制作了皮手套,叫舅公西门松柏制作了一个有滚轮的小板车,将自己的双腿绑在小板车上,支撑着身体,双手戴着皮手套在地上爬行,给侍候她的仆妇减少了许多工作量。

    随着母亲年龄渐长,也能帮助外婆做很多事,日子过得虽然平淡,好在没有发生大的灾祸,一家人很和睦。

    辽大康五年(宋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当时母亲刚满十八周岁,大同一带发生了一场瘟疫。这场瘟疫遍及大同府方圆两百多里,十室九空,千村薜荔,万户萧疏。

    舅公西门松柏一家几乎全部遇难,只有一个六岁的小儿子活了下来,外婆和母亲也逃过一劫。

    灾后,时年二十四岁的父亲刚好到大同一带游历,查看灾情,救助难民,与母亲邂逅,母亲协助父亲救助了许多父母双亡而幸存下来的孤儿,为了妥善安置这些孤儿,父亲和母亲开始创建自己的组织,开始开辟产业,为后来创建玄冰宫搭建了班底。

    父亲和母亲在携手救助灾民的过程中,心心相印,结下了深厚的情感,不久成婚。

    因外婆瘫痪已近二十年,且已年近花甲,双腿因长期气血不通,早已萎缩干枯,神仙也无法救治。父亲也曾亲自输入内力,希望能打通经脉和俞穴,可惜外婆的经脉和穴道早已枯萎紧缩而关闭,根本无法打通。

    父亲和母亲结婚后,外婆敦促父亲到陕州、开封、洛阳一带寻访你祖父和你父亲,曾在洛阳见到了你父亲和你祖父。

    当时因你祖父因反对王荆公变法,遭到排挤,在洛阳一心编纂《资治通鉴》,尽管很想到大雪山探望外婆,但路途遥远,一去一来将耗去大半年时间,实在是忙于编书走不开。

    你父亲像你祖父一样能干,于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金榜题名中了进士,当时也只有二十岁。

    父亲是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去拜访你祖父的,当时正好碰上你父亲和你母亲大婚,你母亲是三朝元老文彥博大人的小女儿,闺字吟雪,对吗?”

    司马天星眼圈发红,喉头发哽,鼻孔发酸,说不出话来,只点了点头。

    东方白莲又道:“父亲回转大雪山将这些情况汇报给外婆后,外婆心中甚是高兴,颇感欣慰。

    哲宗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春,父亲又到洛阳拜访你祖父,结果扑了空,一问才知你祖父已升任宰相,举家迁至开封府。父亲到开封府见到了你祖父和你父亲,当时你父亲也是朝廷命官,颇有政声,而且你母亲正好怀着你。

    外婆听到这些好消息,很是高兴,她老人家当时就说……就说……好……好……好啊!”

    春兰听到这里,别过脸去。

    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