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章 长远计划 (第2/3页)
占了绸缎市场,桑麻的种植率必然降低。草原国家可以用来与大唐贸易的商品有了别的出路,茶叶需求也会减少。这部分农业人口将转为粮农或者果农。等国内粮食市场趋于饱和的时候,便是舒珲大力发展本土工业的时候。
按舒珲的计划,就是先要让有土地的农人更多选择种粮,造成国内粮食过剩,粮价走低。毕竟什么都能吃人,惟独粮食不会吃人,粮食只有被人吃。
再在这个时候,用更先进的生产技术摧毁此时出现的原始作坊雏形,逼迫这些作坊中的奴婢主人为了取得更大的回报只能加入舒珲的集中工业计划之中。
然后舒珲再将使用经济作物的工业推广开来,比如此时高昌种植的棉花可以用来纺织名贵的白叠布,舒珲自己培育的玫瑰可以用来提炼必然受上层人士广泛欢迎的香水。
此时棉花的价格不高,但是棉布很贵,这便是工艺落后所致。等棉布取代了部分毛呢,之前尝到甜头投入大量资源饲养绵羊的草原国家就将经济命脉完全交给了同时作为他们贸易上游与下游的大唐。
和大国做生意,就是这么刺激。
虽然过程稍显复杂,然而比起二愣子一样自己知道一点什么就急不可耐地出去显摆,最终搞得民不聊生说不定还会被为民除害无疑要好太多了。
而且为士子节约读书成本一旦事了,回到火井县,舒珲就准备要去他来到这个时代之前最后所处的地方——汉代古火井。在那里,有着从三国时便被先民加以利用的天然气火口。
利用天然气火焰的高温,可以将石英融化。即使舒珲一时无法还原出无色玻璃的烧结工艺,也能得到稳定透明的石英玻璃,只是成本太高不适合民用而已。
但作为军用,可以让玉匠将石英玻璃磨成适合做望远镜的透镜,大唐雄师装备上它们,将会如虎添翼。
而等到合适的时机,对某些军械进行改良,开发出领先时代的强力武器,便可以改群殴路线走精兵路线。
这是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必经之路。养兵耗资之重,唐时几乎能占一半赋税。而这还是在大量使用无需兵饷的府兵的前提下。但为了保持对于周边国家的武力优势,却不得不如此。
如宋朝一般,立国之初便强敌环伺,怎么也不可能占据武力优势,索性破罐子破摔,便成了我国民间百姓一日能得三餐的第一个朝代。
强国有强国的骄傲,弱国有弱国的活法。但是既然舒珲有领先这个时代太多的见识,为什么不能在不损失甚至反而能够加强大唐雄师战斗力的前提下,减少养兵的消耗呢?
否则一旦兴兵事,几十万大军辗转千里,沿途运送粮饷所征发民夫力役需过百万,辎重损耗漂没十不存一,简直是让人难以想象的惊人损失。
而如果能通过武装火器等手段将出兵人数控制在几万人,轻车简行,对于财政与民众的负担何止少了十倍!
舒珲这三年来,系统无法使用,成天无所事事,对于这些事情早就反复想过很多遍。他被当成神灵,虽然并非出自本意,然而也接受了李世民等人按神灵规格给予他的待遇。既然钱都收了,又怎么能不办事呢?
就算换个真的神灵过来,不见得就能比他做得更多。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天地面前,人和人供奉天地的草狗并无区别;在神灵眼中,说不定人与人供奉神灵的三牲其实也都长得差不多。
舒珲是想要在这个时代发展科学,传播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但他偏偏自己被当成了神灵,并且也只有借助这重身份,才能够让别人听见自己的声音。
因此,他内心的矛盾可想而知了。
也因此,舒珲才会让李世民不要公开他的身份。以便等他利用社会上流人士熟知他神灵身份这一点快速崛起后,能在无知民众面前以另一重常人身份宣扬科学唯物的世界观。
此时的他尚不知道,对于这个神奇的世界来说他的想法还是太过天真了……
酒楼的后院内便是客栈,不过只有两层。
等舒珲与袁天罡一众下到二层时,同行过来观摩或参加乡射礼的学子们早已回房安顿。
顺着二楼的游廊,可以直通酒楼的客栈二层,即舒珲一行的房间所在。舒珲和红鱼的房间是天字三号房,一二号房相对,不知被谁包去,隔壁的五号房便住着护卫敖广。
自一百多年前梁朝周兴嗣编撰《千字文》,后世一些以文人墨客为服务对象的客栈便以千字文开头四字“天、地、玄、黄”将客舍分成四个等级,大致相当于后世商务间、套间、标准间、单人间。
虽然能够凭借路引在外旅行,多是有些身份家底之人,但也并不排除有社会底层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