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殿下惯会耍无赖 (第2/3页)
出千万种理由,他们都无法接受因为银州而罔顾几十万军民死活的。军中将领,但凡有点军事常识的,都知道银州的重要性,只要能夺回银州,别说几十万军民,就是大夏国东南方变得十室九空也是值得的,可这种话能说出去么?告诉那些士兵,所有银州军民性命加起来都没银州重要?
呵呵,这话要是说出去,那结果就是: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喽。
李秉祚还未转醒,在横山山下大营内已经传出许多流言,听着那些流言,许多西夏士兵都茫然了,甚至已经有些心灰意冷的意思。不知是谁说了一句,银州几十万军民都不如一座银州城重要,这句话迅速蔓延开来,人心惶惶。
许多西夏将领都很清楚是谁在散发谣言,他们却一点办法都没有,现在所有士兵已经知道了真相,他们都在等待着老殿下的军令,可老殿下还在昏迷中呢。
末时初,李秉祚终于醒了,睁开眼第一刻,他双眼无彩的看着大帐顶端,他真的老了么,为什么面对那个年轻的汉人,竟有一种无力感?其实无需想太多,李秉祚就知道该如何抉择的,如今摆在面前的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撤兵。虽然靠着他的威望,只要一声令下,依旧能统领大军攻上横山山坳,可那样又如何?赵有恭一定会仓皇后撤,狗急跳墙之下,屠戮银州的事情不可避免,那时大夏国得到了银州,失去的可是东南民心啊。有时候,民心一点用都没有,例如赵有恭,他就可以一点都不在意民心,因为他是征服者,从未想过一直占据银州城,所以他什么都敢干,可他李秉祚不行,他考虑的不仅仅是银州,还有大夏国百姓的民心。大夏国一共三百多万人口,东南一带就集中了一百六十多万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汉家后裔,如果他们心思不再向着大夏国了,那赵有恭即使放弃了银州,他日再次挥兵横山,照样可以长驱直入。放弃银州,虽然失了战略要地,可能维持东南稳固,夺了银州,失的将是东南百年基业。
好狠啊,赵有恭可真是眼光毒辣,一眼就看到了大夏国的软肋。和辽国以及大宋相比,大夏国底子太薄了,大宋可以一败再败,丢城弃地,就在之前,大宋丢了北部雄州莫州等地,可对于宋王朝不痛不痒,可大夏国仅仅丢了一座银州,就已经有种危机四伏的感觉了。大夏国可以丢一座城池,但东南不能乱,当年老祖宗打下这片基业,力尽千辛万苦,岂能因怒而废?
李秉祚有一种深深的不甘,如果赵有恭站在眼前,他一定会扑上去吞了这个汉人。酉时未到,李秉祚召集众将议事,下达了撤兵的命令,同时原翔庆军不再向西回到灵州,而是随着赫连铁树去夏州。如今银州失陷,整个东南一带暴露在定国军铁蹄之下,李秉祚不得不将整个大夏国的兵力集中到东南夏州和石州一带。
当撤兵的军令下达后,许多西夏士兵跪伏在地,高呼忻王殿下仁义,原为大夏国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与此同时,李秉祚还下达了一道军令,调乌拉特大将军麻刺海领一万潮格旗士卒驻防南部弥陀洞。弥陀洞位于银州城以北七十里处,石州城东北方,隶属于左厢神勇军司辖区。之前银州置于熊光璧手中,大军云集,有银州在,连石州城都少有驻兵,更何况是弥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