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4章 “真正的高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4章 “真正的高手?” (第2/3页)

   县试和府试分别由知县和知府主持,院试则必须由钦派的学政主持。童试每三年举行两次,大县录取三四十名,中县二三十名,小县十余名。

    古代科举考试顺序是绝对不能带入现代教育体系的,童试绝不是幼儿园升小学,童试屡考不过的读书人大有人在。也就是说,现代的大学生来考古代的童生,可能也十有八九通过不了!

    古代科举,一人得中,乃是举整个宗族之力才能办到的事情。

    而后世的21世纪新中国,你要读北大清华,靠一个家庭和自己的努力,就可以支撑了。其中区别之大,一想可知。

    科举三年开科一次,在中国漫长的1300年的科举考试历史中,也就一共只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举人也不过几百万人而已!

    细算起来,平均每年能考中的举人只有不过数千人。而整个大宋可是有一亿多人口的!

    所以,范进中举最后疯了的故事,一点也不好笑。而是透着一股杯凉之感!

    然而,中国现代的重点大学生,一年考中的人数有多少呢?

    根据2017年的数据统计,高校毕业生为795万,2020年的时候是1000万人。考进重点大学的,只少也在几十万人左右波动。

    一个是平均一年只有数千人中举,一个是一年几十近百万人考上重点大学。

    可想而知,中国古代中举有TM的多么困难。

    现在,这些书童们得到了通知,说他们的主子们,百分百可以在今年或者之后的考试中,中举得名。这其中的意义之大,足以让人为之疯狂。

    哪有人不愿意的,不愿意的才是傻子。只不过老实闭嘴,别以后乱说话就行了。

    这种交易,不答应天理不容。真要回去乱说话了,指不定官府就给小皮鞋穿了,也许以后一世都没可能中举了!

    消息通知到朱子龙和高衙内这里,他们也都纷纷表示同意。那些给拐来的女娘们,也是没有意见。

    倒是朱子龙好意的多问了一句:“这件事过后,被拐小娘子们的名声不免会受到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