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梅伯三谏(中) (第3/3页)
下试了试,已经气息全无,一下子扑在帝乙身上放声痛哭,“王兄,父王去了!”子受也放声痛哭。
涂昌也一夜未睡,和衣在偏殿里守着,听见兄弟俩痛哭,跌跌撞撞地跑出来扑到床前。正在此时,王城外已经鸡叫头遍。
子期抹了一把眼泪,拉起涂昌吩咐道:“现在还不是哭的时候,传令下去,命外面禁卫吹角报丧吧!”涂昌哭着跑了出去。
片刻间,王城号角声四起。
朝臣们听了,立刻明白,朝歌的天变了。
各个府邸亮起灯火,都急匆匆地赶往王城。天蒙蒙亮,帝乙寝宫里已经站满了人。子期走到子受面前,施国礼庄重奏道:“王兄,国事不可一日无君,请王兄即刻赶往大殿即王位。昭告天下,理事国殇!”
太师箕子,太宰商容,连同比干等人一起施礼启奏,“请殿下即王位,昭告天下!”
子受命涂昌带人处理寝宫事宜,率百官来到大殿,礼正紧随在子受身后,于后殿换上服饰,登上王位。百官一起施礼,山呼大王!
礼正施礼奏道:“启禀吾王,越年从辛岁,吾王可号帝辛,正合帝辛元年!”
从此,世上再无子受,只有商王帝辛。帝辛一摆袍袖,“准!”
微子启动作有些执拗,但还是走到阶前,施国礼奏道:“启禀大王,先王陵寝已完备,只差石兽未能完工。但等入土之日,也定能完成,如今只差人殉从何而出,数目几何未定,还请大王定夺!”
微子启弓着身子等了好久,殿上帝辛一言未发。众大臣低着头悄悄地向上偷看。
帝辛面色凝重,向下看了子期良久,轻咳了一声说道:“上天有好生之德,先王也仁爱有加。前几日,又有玄鸟临世,不宜百姓流血。人殉就免了吧,多以牲殉为主便可!”
殿下众臣子一愣,这可是太阳从西边出了,嗡嗡声四起。
殷商自商汤立国以来,已历二十九王,哪一代君王国殇都没离开过人殉。虽然人数越来越少,但也是有的,比如先王文丁国殇时,还殉了奴隶二十四人呢,如今这帝辛一下子给废除了?
众人正在交头接耳,梅伯晋走出,“老臣启奏大王,祖宗成法不可废。国殇不以人殉,岂不是太唐突?”
帝辛淡然地说道:“人殉乃是礼俗,怎可与先祖成法相比?”
梅伯晋抬头奏道:“礼俗虽非成法,但历代有持焉!与成法无不同!”
帝辛反驳道:“成法/律于石,晓与万民,礼俗可有之?人殉乃约定俗成,恶习尔!春搜秋狩尚且网开一面,人命不及鸟兽乎?”
子期暗挑大指,这帝辛不愧有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的名声,虽然有贬义,但帝辛能言善辩之名,果然不是虚传。
梅伯晋竟有些理屈词穷,老羞成怒地指着帝辛,手舞足蹈地叫道:“大王初即王位,便摒弃祖宗成法于不忠,废人殉于不义,得意而忘形,岂人子可为乎?”
殿下大臣们脸都吓白了,梅伯晋先前的话倒是说得过去,但最后这句话可就过分了。意思是说,你帝辛刚刚做了大王就忘乎所以,连祖宗都不认了,你所作所为不配做人的儿子!
帝辛眉头倒竖,眼睛都瞪圆了。这是啪啪地打脸啊,说不配做人子,不就是说不配做商王吗?
他放在案几上的手,抖得嘚嘚响。
箕子急忙走出奏道:“大王息怒,臣以为大王之心仁慈有加,不忍荼毒人命,实乃商汤社稷之幸。梅伯之言虽有过之,亦是无心之谈,此事还需再议!”
他回头叫道:“人殉之事,古来都由太祝大人主持,巫颌大人,你意下如何?”
众人心里都明白,箕子这是和稀泥了,一脚把球踢给了太祝。巫颌没想到这把火,被箕子烧到自己头上,他沉吟了一下,扬起笑脸,“大王仁慈,非历代大王可比,实乃天下之幸,臣以为,尊王上之意即可!”
巫颌这话一说出来,不但微子启一伙惊诧,就连帝辛和子期也都觉得不可思议。
梅伯晋不依不饶地问道:“太祝大人之言,差矣!莫非侍君王,仅可阿臾媚上乎?”
巫颌脸上平静如水,“大王乃社稷之主,唯王命以从,乃稳社稷之固,何来媚上之说?既然大王仁慈,不忍以人殉侍先王。臣府上有鬼方战俘二人,愿以殉先王。人殉明孝不在多寡,心到神知,众位大人以为如何?”
箕子见有台阶下,急忙说道:“此计甚好,大王以为如何?”
帝辛面色渐缓,摆了摆手,“准太祝奏请!”
子期自从进了大殿,一言未发,他感觉气氛有异。忽然间,好像明白了什么,脸上肌肉不禁跳了一下,身上感觉有些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