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章 禁卫百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六章 禁卫百射 (第3/3页)

做主就好!”

    帝乙抬头看了看大殿最远处,靠近殿门旁边的子期,满脸喜爱之情,“本王以为,就让子期入御卫营吧,做个多射如何?”

    “大王不可!”帝乙话音未落,太祝急忙挺身拦住。

    帝乙的脸色有些不快!

    太祝继续躬身说道:“回大王,子期虽然有功于王廷,但是出身来历不明。御卫营事关王城安危,大王不可不查,还望大王三思!”

    微子启也随声附和道:“父王,太祝大人所奏甚是有理,还望父王三思。”

    微仲衍嘴唇动了动,刚想上前附和,被辛环拉了一下衣襟,微仲衍闭口不语,垂手而立。

    少师比干躬身奏道:“大王,太祝大人言之有理,御卫营官职历来都有王族和贵族子弟担当。子期出身平民,况且身世不明,怎可担此大任?”

    帝乙见比干也反对,心里也开始动摇。

    子受狠狠瞪了太祝一眼,躬身说道:“父王,儿臣记得先王武丁在位时,勤于政事,任人唯贤。启用傅说(yue)、祖己等贤臣励精图治,国势强盛,被称为中兴之主。

    那傅说(yue)不但不是贵族,还是个刑徒出身,任人唯贤,岂能计较出身?子期虽然年轻,但忠勇有加,才智过人,即使做不得多射,也足可胜任百射一职。”

    子受说完,站在一旁。大殿众人内交头接耳,帝乙坐在上面沉思不语。

    子期暗赞,心想:“《史记》中司马公说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看来,子受能言善辩之名果然名不虚传。”

    帝乙沉思良久说道:“这样吧,就让子期做御卫营百射,如再立新功,另加封赏!”

    帝乙话音未落,子期忽听身后门外内侍喊道:“回大王,冀州军情急报!”

    大殿上众人一愣,帝乙一挥袍袖,“宣!”

    一个低级武官模样的人,风尘仆仆地疾步走进大殿,向帝乙施礼奏道:“大王,鬼方漠西部酋长烈扶亲领大军万余人兵围冀州,苏护屡次迎敌不能克,祈求大王速发救兵,以解冀州之围!”

    ——————

    【作者记】

    马上要写到战争的章节了,青衣觉得有必要给大家介绍普及下殷商时期的军职、兵种和军队建制。

    青衣写这部书,原则是以文武为证据,考古文献和历代著作为参考,力求展示给友友们一个殷商的真实社会场景。

    商朝的军队,不像后世是职业化的军队,除了卫戍军,都是亦军亦民,就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兵。

    (一)军职:有师、亚、卫等。

    师:太师(多师)少师

    亚:太亚(多亚)少亚

    亚的下属

    马亚(多马)射亚(多射)

    戍马—单一战车主官,

    马亚—多马—戍马

    射亚—多射—戍射—百射

    守卫长官称卫

    多射卫

    多马卫

    多犬卫

    (二)兵种分为步兵、车兵、骑兵

    ①骑兵:殷墟M164坑出土一人一马两犬,随葬武器有一弓一戈一环首刀和马具等;后冈M33号坑出土一人一马,铜马衔一个。考古工作者提出,单骑(一人一马为一骑)的作战方式并非始于赵武灵王,而是始于殷商,青衣写此书故采纳。

    ②车兵:一车三人,左弓手,右戈手,中间驭者。

    ③步兵:以弓手,长戈兵为主。

    ④舟兵:甲骨文(合集)11467有文字:方其荡于东,方国以“舟师”来抵。

    甲骨文(合集)7345“羌舟启”,部分考古工作者解释为“羌率领船队出征。”青衣也采纳。

    (三)军队建制:

    商代军队采用十进制的编制:

    ①十人有什长,百人有百长。例如弓兵的百人长官叫“百射”。

    百上成行,行上有旅,旅上有师。师是集团军的最大编制。

    像牧野之战的大战役,就是千百个以师为单位的大兵团作战。

    ②参考文献太多,青衣不一一叙述,就以行和旅这两个建制作代表性说明。

    甲骨文(英藏)834,(补编)10387,(补编)6783(补编)9632(《合集》)35346之中有关于行的记载。百人为一行,三行为一大行(长官多马或多射),三大行(左中右)为一旅(长官多亚),加上战车甲士正好是一万人,即是“登旅万”的由来。三旅为一师。一师大概三万人(长官少师)。

    另外还有一佐证,甲骨文(英藏)150有这样一段话,“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方”也印证了一个旅是万人的说法,而这一万人之中中,妇好亲自率领了三千(一大行)。

    青衣先简单介绍到这里,以后有时间,遇到合适章节,再跟大家详细交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