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赤枫寨 (第3/3页)
最宠爱的小女儿嫁给了他,这才化干戈为玉帛。
除了西岐后顾之忧,文丁先帝没等出师鬼方就死了。
文丁死后,子羡即位,就是当今王上帝乙王。
帝乙王虽然勇武,但是时运不济。帝乙二年,被周部落打败。帝乙三年,昆夷又入侵。帝乙无奈,派南仲率军修筑朔方城抵御昆夷。
江淮东夷各部,见王廷衰微,纷纷要分一杯羹。
帝乙九年,王亲自率军远征岛夷和淮夷,受到孟方(部落名)的截击。帝乙打败孟方后,联合攸国国君攸侯喜攻打淮夷,这一仗直打到帝乙十五年。
帝乙出征时,娶了攸国公主为妃,生了四王子子期,跟你同名。因为四处征战,所以没能带在身边。
后来,王妃携子带了随从来王城,途中被乱军冲散,有人说被岛夷族掠去了,也有人说被鬼方人掠去了,至今没有下落。
帝乙王盛怒之下,带兵击败了岛夷和淮夷,才班师回朝。
如今已是帝乙二十六年,去年迁都到了沫,改名为朝歌(zhaoge)。帝乙老了,已经难有作为,百姓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任商王身上。
王有两妃共四子,除了失踪的子期,还有大王子微子启,次子微仲衍,三子子受。究竟谁能继承王位,就不得而知了。”
子期听罢,心中感叹不已,对朝歌王室算是有了初步了解。
黎郊继续把酒放歌,歌声高亢,凄厉哀婉,席上诸人闻声为之动容。
子期暗想:“生逢乱世,人不如狗。大丈夫顶天立地,就当手执三尺剑斩妖除魔,争得个清平世界。”
念及丹儿也不禁悲愤满腔,忽地想起刘邦的《大风歌》,也不觉击箸而和。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黎郊眼睛一亮慷慨举酒,声若洪钟地道:“想不到子期有此大志。他日如能一道杀尽鬼方,我兄弟二人愿追随子期。”说罢一饮而尽。
徐子期拔身而起,豪气干云地道:“好,他日一道疆场杀贼,我们不如学那桃园结义一道同生共死”。说罢一饮而尽把三足青铜角狠狠摔在地上。
他刚要坐下,却发现周围众人,都满脸疑惑地望着自己,不由后悔失言。桃园结义是三国时期的事,商朝人如何能懂。
子期慢慢坐下,急中生智道:“我是说我与黎郊兄弟俩个,虽然不是一奶同胞的亲兄弟,但可以尊天为父,拜地为母,结为异性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一起同生共死!”
众人释然,纷纷赞同。
于是子期拉着黎郊黎弘兄弟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庭外,嘱咐二人和自己一同并排面南而跪。
三人向天拜了三拜,向地拜了三拜,又向族长拜了三拜。
各自报出年龄,黎郊二十二岁为长,子期十九岁为次,黎弘十八岁为幼。于是皆大欢喜,携手重新入席欢饮直至深夜。
第二天清晨,子期向黎氏兄弟辞行。
黎弘颇为不舍,黎郊也劝道:“三日后就是一年一度的蚕神节,不如过了节再走。”子期盛情难却只好答应。
闲暇无事之际,子期便把一些散打搏击技巧教给黎郊黎弘。黎氏兄弟出身猎户,自然身手敏捷,又兼天资不差,所以进益很快。
黎郊也把射箭的技艺,传给了子期。只是黎郊力大弓沉,子期用起来有些吃力,拉了三个满弓已经喘息如牛。无奈笑道:“兄长的弓我是用不得了,我原以为自己膂力过人,遇到大哥才知道山外有山,小弟自愧不如”。
黎弘便把自己的弓送给了子期,笑着说道:“能连开三个满弓已经很是难得,我兄长的这张弓,平常之人恐怕是拉都拉不开呢”
三兄弟开怀大笑。匆匆三日,三人武功精进神速,转眼到了蚕神节。
蚕神节这天,子期早早就被黎弘叫醒。
黎郊为子期拿来一身白色细麻衣。
子期笑问道:“怎么过节还要换新衣服啊?”
黎郊边帮助子期换衣服边说道:“这是当然,我们族人世代以狩猎养蚕为业,最敬畏的就是蚕神。蚕丝是白色,所以祖上以为蚕神喜白色,族人也尚白色,祭祀蚕神当然要穿白色衣裳。”
徐子期低头见衣为右祍,袖口较窄,前有蔽膝。下裳长垂到鞋跟,因为腰中束了一条宽边腰带,更显得身材高了许多。
黎弘在旁赞不绝口:“果然一表人才,绝非贩夫走卒可比”。
兄弟三人装束完毕,会同族长和族人数百人前去祭祀蚕神。
族长和抬着祭牲的青壮男子走在最前面,后面是族中长者,最后跟随的是族中妇孺。
队伍行走至郊外四五里,族长带头在一棵百年古桑树前停下。令黎郊黎弘等人把祭牲摆在树前,率先扑附在地,口中念念有词,中有乐人以鼓、磬、管、铃、笛等乐器奏乐相合。
子期闻听于耳,虽不及后世音律丰富,倒也神秘清幽,另有一番风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