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三七零章 冼夫人,岭南之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三七零章 冼夫人,岭南之幸 (第2/3页)

朝历代,都有暗中监察百官的机构,明朝在这上面更是达到了顶峰,从锦衣卫到东西厂,一个牵制一个,又和朝堂互相牵制,虽然的确起到了让人如履薄冰的作用,但是对外拓展进取的雄心自然也在这其中消磨掉了。

    国家养士三百载,实际上也把很多士给养废了。

    只要这些家伙们不会太过分,李荩忱就不愿意动用白袍。

    能够在明面上解决的终归还是明面上解决比较好。

    白袍用在自己人身上,一来辜负了这个名字,让李荩忱自己都难免有罪恶感,二来只会进一步的加强君权对百官和天下的威慑,这显然不符合李荩忱为大汉制定的发展思路的。

    明清两代,中央集权达到了华夏历史上的顶峰,可是随之而来的呢?是闭关锁国、是思潮被遏制,是盛世之后,华夏数千年未有之变革、乱世。

    皇帝的专断独权和对于外来势力的复杂情绪——在李荩忱看来这种“天朝上国”的骄傲,与其说是自豪、自满,倒不如说是一种沉迷美梦不愿醒的迷醉甚至是不敢想、不愿想外界是否还有更强大之存在的自我麻醉——只会为这个民族带来隐患甚至灾难。

    李荩忱现在实际上是在君权、朝堂之权、内府之权以及民权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一种相互之间可以监督从而促进整个国家发展的平衡。

    至于向南发展南洋、向西凿通丝路,目的更是简单。

    井底之蛙,抬头看到的不过一井之天。

    只有真正走出这个井,才知道天之大,非蛙能想象。

    因此李荩忱就是要把这个时代的思想、视线全部都拓宽。

    拓宽了,见识过了更广阔的世界,自然就收不回来了。

    内部的那些矛盾斗争,又算得了什么?

    内府自查之事,李荩忱交给杨丽华还是放心的。

    曾经母仪天下的人了,对上李荩忱自然是柔情满满,对上别人,自有上位者的不怒自威。

    更何况李荩忱放心的一点在于岭南还有冼夫人坐镇。

    对于这个胸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