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野心 (第2/3页)
很难再像之前那样齐力同心了。
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在南朝屡见不鲜,无论在南朝的哪个时代,都可以明显的看出来,整个王朝的实力是一分为二的,一半在江南,实际掌控在君主的手中,而另一半往往在荆州,掌控在朝中权臣的手中,东晋时候的桓玄父子就是从荆州顺流而下,一度执掌东晋大权。
之后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产生,后来的南齐和南梁也曾经采取多种措施,比如分割出来长沙郡建立湘州,以威胁荆州侧翼,又比如前朝南梁的时候直接以太子镇荆州。
显然当初陈顼让陈叔宝前往荆州,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只是陈叔宝对于自己麾下的萧摩诃和周确等人根本就没有束缚能力,反而让这些东宫文武借助陈叔宝的名义做了很多实际上应该请示朝廷的事情,让陈顼根本找不到理由反驳和叱责。
比如李荩忱进兵巴蜀,就是其中的典型。
萧摩诃也好、周确也罢,都是对南陈忠心耿耿的臣子,在历史上萧摩诃哪怕是自己头上被陈叔宝戴了一顶绿帽子,照样率军在前方拼杀。但是他们忠心无二,不代表陈顼就真的会信任他们,所以未雨绸缪的防范总是要有的。
毕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他们两个人的忠心并不是对陈顼,而是对陈叔宝。荆州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陈叔宝打下来的江山,当然不愿意轻而易举的拱手让出。
而对于李荩忱,他不需要知道萧摩诃和周确心中到底是怎么想的,只要东宫和陈顼之间存在裂缝,对他就足够了。
李荩忱所想要的,也不过就是一个当自己在巴蜀奋战的时候,不会给自己造成麻烦的后方。
只要荆州还实际掌控在东宫实力手中,那李荩忱所在的巴蜀就是不折不扣的“天高皇帝远”。
他问裴子烈这个问题,就等于间接回答了裴子烈之前的问题。
裴猗外放寻阳郡,说明李荩忱暂时不用担心自己后路断了的问题,那么他还有什么不向前再走一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