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221章 什么水平?诺贝尔文学奖的水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1221章 什么水平?诺贝尔文学奖的水平! (第2/3页)

利,不断寻找安定的避难所,却发现安生立命之处都没有。

    山川冲击,碎石滚滚,男人为了成为所谓的“男子汉”,必须作为士兵奔赴前线,走过千万里路,在战场上冲锋陷阵,每每回头看到的是战友残缺不全的尸体,每每抬头看到的却不是蔚蓝的和平天空。

    被俘虏的士兵被剥夺自由,他们流泪;被夺走生命的士兵父母,他们哭喊;被子弹扫射的战士,他们惨叫。

    这首歌就犹如重磅炸弹,每一词每一句都时刻提醒着人们的良知,述说着战争的可怕,战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会徒增一场场人间悲剧,其所表现出的对这个人类、社会、人生的深层的忧患与痛苦刺痛着每个有良知的人的心。

    也因此,那一句“The  answer  is  blowing  in  the  wind  (答案在风中飘荡)”就更让人心酸了。

    我们其实都这样想,但事实是,政客们却似乎永远都听不到这些,依然不停地发动战争,募集,派遣,牺牲......

    民众抬起头来看不到和平,看不到幸福的未来,我们所渴望的自由和幸福就在风中随之飘荡,也许下一刻飘上参天大树,看到了太阳,也许下一刻飘回水中,冲入下水道。

    字字锥心!

    并且,这首歌不仅仅只是反战那么简单的,歌里有民权的精神在,有人文的深意在,有隽永的诗意在。

    在他那看似散漫的歌声中,无处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透露出永恒的皿煮自由的普世价值,突出了个人尊严与人格独立的伟大与不可侵犯性,这首歌的意境可谓是——放诸四海而皆准!

    如果你说《Tell  Me  Why》不好,那阿姨粉可能会很狂暴,保护儿童的组织,环保主义者,和平主义者可能都会很狂暴。

    但你说这首歌不好的话,大概是所有人都会很狂暴。

    这首歌,是一首黑不动的歌,一咏三叹,荡气回肠,感慨万千,催人泣下,前不见古人,后,怕也见不到其他的来者了,除了他自己......

    “晚安。”

    苏落温柔的道别,然后就关掉了直播。

    一首民谣会有不同的意义,而且每一刻都会不同,这取决于谁在演奏和谁在聆听。

    要问这首歌什么水平?

    在上一个时空里,诺贝尔文学奖的水平呀!

    这首歌的歌词于2016年10月13日作为鲍勃·迪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之一,一度引起全球轰动和无数的争论。

    大概没人会想到诺贝尔文学奖居然会颁奖给一个唱歌的吧。

    因此有人说,诺贝尔文学奖表面上是颁给鲍勃迪伦,实际背后却是在肯定当时的民权运动。

    他和著名民权领袖们交往甚密,不止一个黑人民权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