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六十四章 削藩之策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百六十四章 削藩之策 (第2/3页)

土地与诸侯国的土地犬牙交错,使诸侯国不能连成片,并且郡县总是占据或扼守着有利地形。

    侯国再也无力与中央抗衡,中央集权得到有力的巩固。这使得诸侯王国在名义上没有被进行任何的削藩,以此避免激起诸侯王进行武装反抗的可能。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导致封国越分越小,诸侯势力大为削弱,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即使诸侯王胆敢倚仗自己拥兵自重进行叛乱,中央也能很快平叛。

    推恩令还规定诸侯王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王国析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推恩令下后,王国纷请分邑子弟,“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武帝以后,王国辖地不超过数县,其地位相当于郡。这样,诸侯王强大难制的问题,就进一步解决了。

    但是司徒刑书写的推恩令更加的复杂,因为大乾是高能世界,和前世的大乾还是有不小的区别。

    在这里能够决定战役胜败的因素,从士卒数量的多寡,变成了武者的强弱。

    一个武徒可以赤手搏杀十个普通士卒。

    一个武师可以赤手搏杀一百个普通士卒。

    一个先天武者可以赤手搏杀一千个普通士卒。

    一个武道宗师赤手可为万人敌。

    一个武道圣者直接能够绝对一场战役的胜败。

    司徒刑现在是先天武者,但是战力直追武道宗师,所以在前世也算的上一位万人敌。

    就算在战力超强的三国时期,也是吕布,赵云,关羽,张飞,五子良将那种的存在,甚至战力会更高。

    毕竟三国的万人敌只是一种形容词,不是真的能够斩杀一万人。

    正因为这个世界的高能,所以司徒刑在《推恩令》论述上也下了不小的心思,那就是给一些强大的武者足够的好处,让大家共同来瓜分藩王的利益。

    司徒刑在制定之时,还加入了法家思想。隐晦的指出,推恩令虽然是仁政,但是成功与否,还要看执行监督。

    派出刺史监督各个藩王,但有不轨,立即惩处。

    为此,司徒刑还拟定了六条问事。

    一是豪强占田超过了限制数量,而且恃强凌弱;

    二是郡守不遵守诏书、法令,欺压百姓,横行地方,贪污腐败;

    三是郡守审判案件不体恤百姓,草菅人命,随意赏罚,被百姓所嫉恨;

    四是选拔任命官吏不公平,排斥贤能之人,任用小人做官;

    五是郡守的子弟们仗势欺人,郡守也为子弟向下属求情,使下属枉法办事;

    六是郡守不忠于皇帝,而是和地方的豪强们互相勾结,搞权钱交易,损害国家利益。

    如果说前面的推恩是仁,那么后面六条就是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那就是威。

    仁和威,儒和法结合。

    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