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六章 跟庙堂脱节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七十六章 跟庙堂脱节了 (第3/3页)

裴旻觉得自己的这个对手不应该是一个输不起的家伙。

    便如曹操一样,即便觉得丢脸,他还是选择了撤军,避免造成更大的伤亡。

    犹豫一时半刻,可以理解。

    但是长期拖延下去,就必有缘由了。

    裴旻让麾下文武不可大意,同时也让孙周密切留意阿拉伯境内的动向。

    一连数日,阿拉伯军营风平浪静,一点也没有进攻的意思,但是他们就是不退。

    这天裴旻收到了张九龄的来信。

    裴旻迫不及待的接过,满怀期待的裁开信封,但看信中内容,眉头不免微皱。

    信中的内容并非是他所期待的关于青海湖的治理方案,而是张说的事情。

    对于张说,裴旻还是很欣赏佩服的。

    身为一代文宗,张说统领文坛数十年,可谓士林翘楚。

    但是他并不是那种死读书的文人,反而充满了激进,是文臣鹰派的代表。

    他是文臣中为数不多的拥有扩张意识的人物,很多观念都跟裴旻不谋而合。

    其中裴旻提出的募兵制度就是历史上张说提出来了。

    盛唐军事之强,也因此而起。

    这些年他主外,张说主内,将相配合尤为默契。

    裴旻干的这般舒服,除了李隆基的器重,张说的配合也极为重要。

    却不想这才一年半不到的时间,张说竟然给关进了御史台?

    张说可是一朝首相,国之重臣,士林文宗,为大唐立过汗马功劳。

    如此重臣,不可轻辱,到底发生了什么,居然给关进御史台的台狱?

    这庙堂之上发生了什么变故?

    裴旻突然意识到一点问题所在,此次因为南诏的败局,自己的战略给破坏殆尽。

    不得已剑走偏锋,孤注一掷。

    强行运转唐王朝这台机器,先下手为强。

    阿拉伯是裴旻遇到最强大的劲敌,自己以弱势兵力,硬抗主力大军,可谓费尽心思,完全顾不上别处。

    对于庙堂上的情况是毫无所知,这信中的王鉷到底是何人,自己半点印象都没有。

    他已经有些跟庙堂脱节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