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十章 玉娘,就托付他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十章 玉娘,就托付他了 (第2/3页)

以派上用场,已为劳力。北庭、西州兵士训练兵士负重奔袭这项目的时候,协助搬运材料。

    朝廷也配合的给出了诸多良策,但真正有实际效果的就是刑部提出来的流刑充军。

    将全国各地十恶不赦罪之外的犯人,聚集起来,一并发配河西劳作,以赎己过。

    这东拼七凑,也筹了近乎五万的劳力,高昌仓的工程也得到顺利的进行。

    裴旻看着名单,想到了杨玉娘的父亲杨玄琰,翻了翻果然在蜀中犯人那一栏找到了杨玄琰的名字。

    后边也记录了杨玄琰的罪名与刑法,流三千里,居役四年。

    裴旻看着如此判罚,忍不住的点了点头,赞叹了一句,将蜀中县尉李仲这个名字记了下来。

    自己虽未给杨玄琰求情,免去他的罪名,但是亲自为他写了一封信,以表露了两人的关系。

    要是真正懂得投机取巧的人,十有八九会为了讨好自己,对于杨玄琰从轻发落。

    但是这个李仲显然没有,三千里,四年,是绝对公允的一个数字,不掺杂任何的私心。

    对于这种方正的官员,裴旻向来报以足够的敬重。

    将杨玄琰特别画了出来,裴旻说道:“这个杨玄琰负责蜀中的户籍事物,在这方面有足够的经验。只是犯了过错,沦落至此。可以让他负责劳工的管理,让他戴罪立功。告诉他,只要干得好,功成之日,就是他自由之时。至于杨玄琰的家人,就无需跟去西州了,留在姑臧吧,直接编入本地户籍。”

    杨玄琰的身份是官,朝廷对于官员是有优待的。

    流刑充军的官是无需负责真正劳役的,《唐律》明文规定:官员流者不需居役,只附籍当地,如同百姓,待期限一满,有官者得复仕。

    裴旻安排杨玄琰干活,秉着就是戴罪立功的心思,家人自然无需跟着去受苦。

    张九龄一口应下,心底却颇为奇怪,不知这等小事,需要裴旻亲自处理?

    让张九龄负责此事以后,裴旻想了想,又让府中管事帮忙杨家在姑臧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居住,以安置她们。

    布置好这一切,裴旻心底也为自己的手段叫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