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给你们送钱来了(一更到) (第2/3页)
只是,这种小富即安的心态放在一家企业领导人的身上,真的好吗?
陈耕沉默不语,刘前进却以为陈耕是在担心化油器的供应问题,拍着陈耕的肩膀大方的道:“小陈,化油器的供应问题你不用担心。我在这里放句话,到时候不管你们需要多少化油器,咱们第三军械维修厂都给你们包了。”
包圆了?陈耕摸了摸鼻子:“这个……咱们单位的产能可能不太够……”
“不够?这怎么可能?”陈耕若是说别的,刘前进十有八九是哈哈一笑。也就过去了,但化油器项目是刘前进的骄傲和心尖子,听陈耕说第三军械维修厂的化油器产能不够润华实业的用量,刘前进立刻就不服了:“咱们的生产线开组马力,一年能生产12万只化油器,这么大的产能还不够你们用?你说。你们需要多少?”
摸着鼻子,陈耕很是有些不好意思:“具体的产能还没确定,但润华实业初步的计划是一期工程竣工后年产摩托车发动机30万至40万台,所以……”
刘前进的脸上顿时一阵红一阵白:年产摩托车发动机30万至40万台,这还是一期工程,那将来的二期工程、三期工程完工后呢?岂不是要达到年产上百万台摩托车发动机的产能?可笑啊,自己刚刚还在心里嘲笑陈耕也不怕牛吹的太大了,结果……
他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
出师不利,陈耕有点小郁闷,他原本的想法是,现阶段国内的化油器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普遍不高,第三军械维修厂完全可以借着这个契机发展成国内化油器市场的龙头企业,但第三军械维修厂完全一副小富即安的心态,他们甚至连扩大产能的想法都没有,面对这种情况,陈耕也无可奈何。
好在还有金德勒。
在和金德勒取得了联系,陈耕让他帮自己联系一批二手加工设备、确定化油器不会成为短板之后,陈耕找到了李雪山。
好在开头的不顺并没有延续下去,对于陈耕的这个由润华实业、华东军区以及海洲三方共同搞这个摩托车产业基地的设想,李雪山十分感兴趣,在听了陈耕的汇报之后,李雪山当即拍了板。
李雪山不但明确向陈耕表示自己会支持这个设想,同时也明确的告诉陈耕,如果海洲方面能够在退伍军人安置、随军家属以及军官子女就业方面给予军区必要的支持,陈耕这个设想在军区常务会上被通过的可能性相当大!
李雪山的这个态度,本身就代表了华东军区在这件事上的态度倾向,最起码是一部分领导的态度倾向,这让陈耕大为振奋,告辞了李雪山之后,饭都没来得及吃一口,陈耕立刻马不停蹄的去了海洲行署办公室。
看到陈耕,孙大成立刻笑的一朵花一样:“老弟,你这个大忙人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稀客啊,来来来,正好我从领导那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