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零三章 仁君仁政 (第2/3页)
话未说透,但马、许两人却都听得明白。
说到底,陛下性格软弱、魄力不足,做不到太宗皇帝那样的杀伐决断、舍我其谁。
或许就只是意识到因为威望之不足,难以接近甚至超越太宗皇帝之功绩,故而另辟蹊径,以前所未有的“仁主”之姿君临天下,博取生前身后名。
毕竟在以儒家为主体的当下,“仁”乃无上之姿。
普通人想要做到“仁”之一字尚且不易,遑论君主?
而一旦陛下能够将“仁”之一字贯彻始终,其生前身后之评价不说后无来者,最起码前无古人。
盖棺定论之时,或许便是秦皇、汉武、唐宗之下的第四人……
许敬宗感叹道:“仁主在天、万民之幸也!”
古往今来,老百姓对君主之期望其实并不高,少折腾一些、少享乐一些、多关心一下国计民生、多施予一些宽厚德政,足矣。勤劳的百姓自会老老实实的从土里刨食,养活自己的同时还心甘情愿的养活皇帝、宗室。
所以当下无论官员亦或百姓,即便是那些世家门阀都一并鼓吹太宗皇帝乃“千古一帝”,施行暴政的秦始皇、“寇可往吾亦可往”的汉武帝并不受人待见,这两位固然功盖古今、睥睨当世,但太能折腾。
一个并吞六国一统寰宇,一个兵出塞外封狼居胥,光耀千古的功勋背后,是整个国家的财政枯竭。
国家不能一日无钱粮,国库空了怎么办?
只能苦一苦百姓……
房俊表扬道:“刚才大殿之上,许尚书之表现堪称完美。”
许敬宗咧嘴,怨气满满:“奸臣不好当啊!你喊出那一句的时候,我都害怕殿上那些个杀胚一拥而上来个‘清君侧’,活生生将我给撕了!”
马周莞尔。
这许敬宗油滑奸诈、毫无道德底线,实实在在一个“奸臣”胚子,若非有房俊之压制,怕是早已凭借其资历、能力一飞冲天、祸乱朝纲……
吃了块糕点填填肚子,房俊问道:“连日大雪,京中以及长安灾情如何?”
马周道:“天气虽坏,但灾情不重,得益于二郎你当初筹建的‘应急救灾衙门’,京兆府上下官吏、驻京各处军营都能随时接受调动抢险救灾,六部衙门皆在调控范围之内,确保各项救灾物资最快发放至受灾百姓手中……再加上这几年大笔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关中可谓物阜民丰、国泰民安。”
他兼任的京兆尹官声极佳,下辖百姓感恩戴德,皆得益于房俊所留下来的这些“遗产”。
相比于他的“萧规曹随”,当年房俊担任京兆尹之时的“开天辟地”尤为难得。
房俊点点头,淡然道:“关中形胜,自古便是华夏源头,可如此多年经营下来,人口越来越多土地却越来越贫瘠,严重阻碍帝国发展,脱离关中、经略中原必然是帝国未来之方针,所以关中的基础设计建设要有的放矢、更要有所节制,将更多的资源节省下来用以经略洛阳、深耕江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