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零一章 仿制VS原装(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五百零一章 仿制VS原装(下) (第2/3页)

机枪并不亚于任何一位苏联人,多以他很清楚DP—27轻机枪在朝鲜战场上的表现是如何,根本就达不到眼前的性能。

    往往以战斗射速打上五六千发就得更换枪管,不然过热的枪管就会导致子弹炸膛,而眼下苏联人所使用的枪管性能,显然已经超出志愿军同类装备,这让黄连诚的脸色不禁有些难看。

    同样是苏联生产的枪管,为何差距这么大?

    “黄处长,之前提供给贵国的DP—27轻机枪,因为时间仓促,我们无法生产全新的装备,只能将二战时期的剩余装备像调给你们使用,相比你也知道,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时期,我们苏联工业体系遭到很大的破坏,所以武器装备上不得不做出某种取舍,所以性能上的瑕疵是免不了的。

    而如今,贵国已经在朝鲜取得极大的胜利,同时也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所以我们便可以用最新的冶金和制造技术重新打造全新的DP—27轻机枪枪管,而这便是您眼前所看到的,只要贵国同意,这款全新枪管即刻会从苏联运往贵国。”

    对于黄连诚的态度变化,列宾早有准备,一番话说得是有理有据,真真是挑不出半点毛病,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苏联提供给中国的武器装备基本上是二战时期的剩余物资。

    至于更好的苏联不是没有,可压根就没想着给中国!

    不过在某些配件上融入一些二战以后的新技术还是可以的,因为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隐晦技术,就算让中国知道也无所谓,毕竟以中国现有的技术实力根本就做不出来,苏联自然不会担心。

    苏联提供军事装备的内情,黄连诚多少也知道些,尽管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但他也知道那批苏联二战时期的剩余物资,对志愿军的作用还是很巨大的。

    至少让中国摆脱了武器万国造的尴尬局面,初步的完成了口径统一,装备也实现了制式化,体系化,总之从军队作战的角度来看,还是利多于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