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遮风挡雨军备首长 (第2/3页)
中国施加压力。
按道理为了几件缴获的装备,苏联方面根本不至于弄出这么大的阵仗,但几位中央领导却知道,苏联为何抓着几件装备不放。
不是苏联人急需直升机技术,也不是他们真的热爱学习,而是因为苏联方面已经察觉到西伯利亚集中营的一些端倪,尽管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是柏毅将那些本应该“死亡”的德国战俘偷偷运走。
但已经有很强烈的间接证据,指向那个曾经在西伯利亚贸易站呆了将近一个月的年轻人。
有怀疑,便是有罪,这是苏联大清洗时期的形式原则,更是整个斯大林时代的行为风格,于是柏毅理所当然的成了苏联的罪人。
好在他不是苏联人,而是一名现役的中国军人,否则这时的柏毅绝不会安之若素的待在朝鲜,而是会被投入监狱,流放冰原,甚至是直接处死。
所以,苏联出于对中国盟友的尊重,还是很守规矩,至少没有直接动手抓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此放过柏毅。
苏联人不动手,那就让中国人自己动手好了。
至于理由,那更是简单,只需要斯大林的一句评语就足够了!
“前线指挥官冒险的机会主义行为!”
这便是斯大林的评语,或许在后世人看来,这么一句教科书式的刻板话语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东方阵营里,这句话就如无形的刀子,按在谁的头上都能切下几斤肉,从此便永无翻身之日。
普普通通便是如此威力,若是再被革命导师,出口便是真理的斯大林加持,那就真是把血琳琳的砍头刀,无形无色,却杀人于无影!
冷黄山战斗明面上的指挥者是宋天明,但谁都知道,这次战斗实际的规划者却是柏毅,而此时苏联将冷黄山战斗扣上前线指挥官冒险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大帽子,其针对何人便不言而喻。
若是再过几年,什么苏联中央委员会的电报,就算他们总书记的电报只要不合心意统统打成修正主义,可是现在,斯大林在东方阵营内可谓是一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