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教坊司念诗的后续 (第2/3页)
今日听了这一句自古人间多情痴,又想起了当年言笑晏晏的时候。今夜,老夫要一醉方休。”
“在老夫面前自称老夫,你这小子好厚的脸皮。不过,你要买醉,何必留在这里,贵府藏着的酒,怕是比这教坊司的好多了吧。”
“这你就不懂了,当年我可没有那么豪华的府第,也喝不到那么好的酒。所以喝酒这个事情,也是要投缘才行。”
老者笑道:“恩,这个老夫确实是不知道的。不多说了,老夫先回去了。”
留下的人都拱拱手,继续端起酒杯痛饮,任老者一个人离去。
罗彦一行人紧赶慢赶,终于还是赶在二更宵禁的时候回到了客栈。
众人喝的酒也不算多,但是毕竟回客栈的时候还是走累了,该说的话也大都在路上说了个干净,因此回到客栈当即就睡了。然而其他人却没有如同他们这样平静。
没有手机这种通信工具,同时因为宵禁人员流动不是太大。但是,今夜在教坊司的人可是分布在整个长安城中。他们回去之后,就向周围的人们说起今夜庐州士子力压长安的事情,顺带的,那首《无题》也在一夜之间传遍长安。
一下子就是两个热点新闻。犹如后世上头条一般,在这天子脚下,一时间罗彦和“侬为君痴君不知”压过了礼部尚书家的猫丢了工部尚书又要纳小妾国子监监生聚众闹事等新闻,成为长安城最大的新闻。
那些平民百姓最喜欢的就是罗彦一首诗压年轻一代的事情。在这个文学地位相当高的年代,平民对于士子还是非常尊敬的。所以,在他们眼中,这些大人物之后居然有人能够力压同辈,这种八卦可是相当具有谈论性的。围绕着这个主题,可以拓展出来的话题诸如罗彦是何人,他身后有没有什么大人物撑腰,或者他是什么二代,又或者他和刘卿语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才子佳人,又是辄遭情变,市井之间就喜欢这个调调。
然而对于那些饱读诗书的人来说,虽然惊讶罗彦的才华,但是大部分人还是把焦点放在那首诗上面。
有人说,这是罗彦早就暗恋刘卿语,但是因为刘文静一事,两人的爱情遭遇大变故。如今两人再次相见,所以罗彦才有感而发。但是很快有了解罗彦背景的士子出来反驳,罗彦自由家境贫寒,从来就没有出过庐州,而刘文静从李渊起兵到死亡,也没有去过庐州,因此这种说法相当不靠谱。
也有人说,罗彦这货很有可能是来到长安以后,也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早就见过刘卿语。想必是和其他很多人一样,都暗恋着刘卿语。至于那首诗,也是早早就做好了,就等着有这么一天呢。
甚至有更加离谱地版本,说罗彦就是秦王府找来的保护刘卿语的。不然为什么会这般巧合,规则不是没说,为何罗彦会第一时间跳出来将自己写好的诗念一遍。随后好巧不巧的,刘卿语就是看中了罗彦的诗,偏生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