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第2/3页)
于是我徘徊在阻止与沉默之间,无法决断,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
转眼又是一年过去,大清的情形每况愈下,英、法、俄、美等国变本加厉,得寸进尺,动不动便以武力相威胁,大清朝廷简直丢尽了面子。五月,在侵入大沽炮台一年之后,英法竟然又来了,想要故技重施。
不过这次他们面对的可不是毫无防备的天津了。一年来朝廷在这里砸下重钱,修筑炮台,编练军队,下足了功夫。当英国人炫耀着自己的武力的时候,受到了清军的全力回击,击沉了敌方军舰数艘。联军想要强行登陆,却在岸边被清军一阵狠打,又给赶回了船上,联军的舰队于是仓皇逃离了天津口岸。
这些都是后来在僧格林沁的奏折中说的。是役,清军亦损失惨重,提督史荣椿、副将龙汝元等阵亡,士兵不计其数,本该是场惨胜的,却被这近年来少有的对外战争的胜利所掩盖了,朝廷上下一片欢腾,咸丰尤其高兴,传谕“将弁齐心协力,异常奋勇,先奖赏银五千两,并查明保奏。”在这种形势下,便是有人看到了这场胜利背后的阴影,也不敢说出来了。
对于这样的胜利,我自然也是高兴的,但我却不能不对咸丰为首的大清王朝产生忧虑。如果他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看不清从战斗中暴露出来的清军的弱点,一味想着逞强示威、报仇雪恨,那么这一年来卧薪尝胆,辛辛苦苦积累出来的一点家底恐怕又要被挥霍一空了,这一年的辛劳也就统统成为了泡影。
所以,尽管仍旧担心会引起咸丰的不满,我还是不得不单独跟奕訢会了一次面。
趁着咸丰宣诏奕訢商议国事的机会,在他走出御书房后,我叫住了他。
“臣参见贵妃娘娘。”奕訢看见我,又惊又喜,急忙施礼道。
我笑了笑说:“不必多礼了,六爷,咱们也算是一家人。”
他立起身来,深深地看着我,眼睛一眨也不眨,仿佛害怕一眨眼我就会不见了。
我看在眼里,心中升起一股淡淡的喜悦,却没有功夫去理会。
“六爷,皇上找你们过去是不是关于这次大沽口的胜利?”
他愣了一下,随即带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