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安然离去 (第2/3页)
来,是对你的尊重和敬仰,如今使者在你的地盘上归西了,多少总需要一点解释。
李老大直接告诉实情,事实就是如此,就是解释。
只是,这种事实带回登州,带给那些不是重要的遣唐使,让他们带回倭国,倭国...真的相信自己派出去的遣唐使真的是意外而亡吗?
显然不相信,林凡不相信这一点,李老大也不信,将心比心,如果是大唐使者在倭国死亡,倭国也给出这种解释,打死李老大都不会相信了。
李老大很无奈,抓不到真凶说再多都没用,哪怕他让送消息去登州的内使好生招待其他遣唐使,也将对此事于事无补,或许还会让对方觉得,你这是在忏悔,补偿。
大唐与倭国从此就结下梁子了,也许倭国如今不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那只是因为他们还不够强大,还没有足够实力可以攻伐,所以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有朝一日他们崛起,第一个要对付的便是大唐!
使者死了对倭国朝廷来说不算什么,但这是面子问题,你杀了我的使者,就是在赤裸裸的向我挑衅。
两国之间这个结恐怕得靠拳头说话了,李老大深知此结难了,所以他开始变得比之前更重视军事发展。
除了练兵,他还重视武器装备,督促武研院加强武器研究,船舶的改造完善等,他是在为日后做准备,未来一旦与倭国开战,牢固的船舶,先进的武器,精锐的士兵,都是他能否取胜的关键。
一个月过去了,四方馆惨案依然没有丝毫头绪,大理寺查不出什么,只查出遣唐使都是死在短刃手里,且手段残忍,几乎是一刀致命,伤口位置很相似,深度也没差别,看似是一人所为...但大理寺相信,这个世上还没有谁能够以一人之力在短时间内斩杀五十来人,尤其其中还有武师。
惨案最终怎么样,李老大已不关心,就算真找到真凶了,也无法与倭国解释清楚。
不过,他还让大理寺继续追查下去,不是为了向倭国证明自己是被冤枉的,他只是想要抓住此人,加以严惩,竟敢在天子脚下撒野,活得不耐烦了吧,当天子那么好欺负么,想怎么杀人就怎么杀人?
李老大很淡然,林凡更加淡漠,依然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与世无争。
曾经,他想过,遣唐使的死是否与他的到来有关系,记得在史书上有关遣唐使的记载,并未说明遣唐使被杀一事,只是轻描淡写地讲述这次是倭国第一次派使者来大唐学习,他们在大唐周游一年多才返回。
按照史书所述,如今的现状与史书记载有异,这些遣唐使来到长安不足一个月就全都惨遭横祸,且史书并未记载后面抵御倭寇之战与此有关。
林凡很怀疑史书记载是否属实,难道为了掩盖这一丑闻而随便编了一个结果吗?
他有此怀疑是因为,他不觉得这件事是受他的到来而影响,他又没有将倭国千年后的罪行曝光,也没有煽动民间情绪,大唐的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