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师父的厚爱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师父的厚爱 (第3/3页)

上这个密主要是义密而非形式之密,是为密义普传,众皆可修习。朱重阳,微微一笑,师父究竟是何人,连如此的心法,他居然也会拥有。

    接着他看了一眼如来神掌里面的招式,说是十二式,却只有

    佛光初现、金顶佛灯、佛动山河、佛问迦蓝、迎佛西天、佛光普照、千佛降世、万佛朝宗、佛法无边九式,朱重阳此刻脑中翻来覆去,全身乏力,他唯有不去想,或许如来神掌太深奥了,超出了人的理解范围。

    他开始一心修炼,大明咒。

    或许是师父格外看重朱重阳,叫他读书识字。从前朱重阳家境好的时候,念过三年书,底子不厚,但悟性惊人。不知为什么,佛性总是固执地认定,这是个日后必定腾达、不同凡响的人物。其时朱重阳正在大雄宝殿如来佛前看经卷,从窗外看,朱重阳极为投入,连佛性很重的脚步声都没能惊扰他。朱重阳置身于香烟缭绕、经幡重重的释迦牟尼像前,左手执经卷,右手握着木鱼槌,想起来就敲几下。由于看得入神,连佛性大师进来他都没发觉。佛性见他看的是《金刚经》,就说:“想不到如净如此专心致志地读经了,可喜可贺呀。”朱重阳忙合上经卷,站起来长揖。佛性早发现经卷里夹着别的书,已露出边角来。他伸手拿在手中,抖出里边的夹带,原来是一本《玉壶清话》。佛性说道:“好啊,你敢在佛面前闹鬼!贫僧将就你,你也得将就贫僧啊。”朱重阳也觉得有愧,对不住佛性,就说着:“弟子再不敢了。实在是因为经书味同嚼蜡,怎样用心也看不进去!”“又胡说。”佛性说道,“看不进去,是你浅薄,没缘分。”他抖动着那卷《玉壶清话》,说道:“这是专门写宋太祖轶事的帝王之书,你看这个做什么?”朱重阳不免眉飞色舞起来,他有他的独到见解,宋太祖为什么成为一代明君,这本书里藏有真谛。对人要宽容、仁爱,得人心方得天下。“这与你当和尚何干?”佛性说道。“只是看看而已。”朱重阳讲起书中的一段,宋太祖即皇帝位,有一回见了周世宗的幼子,问是谁,宫嫔答是周世宗的儿子,太祖问从人该怎么处置?佛性替他说了下面故事,赵普主张杀掉,潘美不言可否。“原来师父也看过,”朱元璋说道,“不只是徒弟一人不守佛规呀。”“又胡说。”佛性说自己是入佛门之前看过的,没忘而已。他问朱元璋,知道赵匡胤为什么不杀周世宗儿子吗?朱重阳认为一是仁爱之心,二是廉耻之心。宋太祖不是说了吗?即人之位,再杀人之子,天理难容。所以他让潘美收养了这孩子。佛性又说了赵匡胤宽厚仁慈的另外一例。有一次吃饭,在碗里看到一条虫子,当时侍者脸都吓白了,御膳房的人都是死罪呀。但赵匡胤对他们说:千万不要让御膳房的人知道吃出虫子的事,要不然他们会心上不安。朱重阳不禁点头三叹:“只有这样,才能有天下。”说这话时,眼里闪闪发光。佛性显然注意到了。他说道:“你知道赵普这个人吗?”是宋太祖的贤相啊。朱重阳当然知道。佛性称赞赵普施行的也是仁政,他的名言是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全够用了。朱元璋称赵普是孔明、张良一流的人物,得之则得天下。佛性不无揶揄地问:“你想结交这样的贤人吗?”“没缘分啊。”朱重阳说道,“一个出家人,更不需要了。”佛性说他倒知道几位旷世奇才,号称浙西四贤。朱重阳急不可耐地问都是哪几个?佛性告诉朱重阳,四贤中尤以刘基、宋濂为优。这刘基是两榜进士,当过县丞,后来做过江浙儒学副提举,他看到朝廷腐败,耻于为伍,便回到青田老家去隐居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