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 第一章(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1 第一章(上) (第2/3页)

挂在脖子上,在晨光中对她笑了,露出整齐雪亮的牙齿。

    叶一超说:“我一直在等你赶上来。”

    “不用,”唐宓说完这句后,才发现自己的话太过生硬,“我跑得慢,你先跑吧。”

    “我等你,和你一起跑。”

    于是叶一超站着不动,极有耐心地站在原地等着她磨磨蹭蹭地跟上来。

    唐宓加快速度,跑到他身边,和他在晨光中并肩慢跑,清香的草木香气夹在风力,掠过两人的耳边。

    “我听赵老师说,你今年不打算再参加联赛了?”

    “是的。”

    每年的数学联赛十月份开始,是参加全国数学奥赛的敲门砖,如果唐宓要参加,也要早些做准备了。

    “为什么?”

    唐宓犹豫了一会儿,才回答。

    “我觉得有点力不从心。”

    叶一超轻转头看她的侧脸,公平地指出事实:“可你去年进入了冬令营。你高中之后才开始接触奥数,才两年时间,有这样的成绩已经非常出色了。为什么不再坚持下去?一次受挫,有那么要紧吗?”

    她知道叶一超心直口快毫无恶意,说这话的本意也是在夸赞她,但可她就是不想从他嘴里说出来。上位者对下位者的鼓励,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怜悯也是嘲讽。

    唐宓嗓子发干,只能苦笑一声。

    “我只是觉得,也许应该换一个方向努力吧。”

    “换一个方向,是什么意思?”

    “竞赛和高考不可能兼得,准备竞赛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可能会耽误高考复习。我还是老老实实准备高考比较好。”

    “高考的话,你也没问题,不过——”

    叶一超自言自语般的说完,又看着她,“那你准备考京大还是华大?”

    唐宓没有直接回答。

    宣州中学每年大约有三十多名学可以考入京大和华大这两所全国最好的大学,唐宓的成绩通常在年级的前五名,考京大和华大是十拿九稳的事情——更何况她的CMO成绩还可以让她获得加分。

    叶一超没想到这样简单的问题她居然没有回答。他愕然地看着她:“怎么?你还想考其他学校?”

    “也不是……”唐宓抿了抿唇,“我还没想好。”

    “会有什么没想好的?”叶一超匪夷所思,“假如你一定要选择高考,你上了什么学校的分数,就进什么学校,这不是很简单?”

    一切事情,从叶一超嘴里说出来都很简单;但是,生活到底不是数学题,可以一眼就看出最优解。

    唐宓没有回答,把话题引开。

    “我再想想。你呢?明年能直接参加IMO吗?”

    “不会那么容易。可以直接参加今年的冬令营,但明年还是要再选拔一次。”

    那就是十拿九稳了。依照以往的惯例,但凡高二阶段参加IMO可以拿金牌的学生,高三时基本上都能入选IMO团队,至今为止,几乎没有例外的。

    “你怎么在学校晨跑?”

    在唐宓的记忆中,叶一超一直是走读生。

    “这学期才住校的。我爸妈今年工作都很忙,常常出差,回家了也没人做饭。我想干脆住校,还方便一些。”

    唐宓点头。

    学校的生活虽然单调,的确至少免除了做饭的后顾之忧。当然,对叶一超这种已经确定保送资格的人来说,在不在学校念书都没什么要紧的,但他还是和其他学生一样,每天照样上课上自习,

    学习态度极为端正。

    大凡成功的人总是有着道理的,天赋和努力缺一不可。

    晨跑的时间也就一刻钟,两人慢跑了四圈之后,早操的巨大音乐声陡然响起,那声音大得简直可以敲碎同学们鼓膜,回荡在偌大校园的每个角落——坐落在学校西北角的男女生学院中涌出了大量睡意朦胧的同学们。

    片刻之后,宣州实验中学两千人陆陆续续汇集到了操场,暗淡的天光慢悠悠的亮起来。

    唐宓高三开学之后的第二个星期,终于到来。

    高三和高一高二是一道残酷的分界线,如果说高一高二的压力还没有那么大的话,一到高三,压力和焦灼席卷而来。学校里流传着一句老话道,一入高三,如同进入鬼门关,完全不是虚言。

    宣州中学的高三年级有十一个班,文科三个班,理科八个班,八个理科班中,又有两个实验班。实验班的同学们都是成绩最好的那种,目标都是全国排名前二十的名校,在外人看来,都可以称一声“学霸”。

    唐宓和丁霄霄是同桌,和丁霄霄讨论了一道数学题目之后,第一堂课也要开始了。

    周一早上的第一节课是班主任语文老师何老师的课,她拿着课本教辅资料,提前了十分钟进入教室。

    双手撑在讲台,何老师笑着扬声道:“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位新同学。”

    何老师把“新”字咬得很重,这句话宛如磁石一样,让所有埋首课本的同学抬起头来。

    呀,都高三了,还有新同学转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