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世界1 陆城之战 111 番外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世界1 陆城之战 111 番外下 (第2/3页)

数人会选择错误路线的可能性并不低(例如人新世的某国,民众在全民公投中宁可让整个国家陷入经济危机,也不愿放弃自己的高福利待遇。因为大家不相信天真的会塌下来,无论专家们如何警告都不信)。而且我们有无数种方法操纵民意,妨碍公众获取正确信息、让公众受到错误的引导。民主制度不管多么完备,占有社会资源的少数人都能利用信息不对称、采取无数种办法让民主程序得出有利于自己的决策。

    “选民有多脆弱?心理学早已证实,连身高、嗓音这类因素也会影响选民对候选人的看法。人新世有个政治家,因病导致肌肉无力、说话语调变得极为平缓。结果你们猜猜?连他的公众形象也随之生了变化:之前是**形象,变声之后却成了亲善形象。统计证据表明,领袖形象与嗓音有着不容忽视的相关性,低频嗓音是统治身份乃至威胁性演讲的一个重要标志。再比如在公元198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辩论会上,作为竞争双方的老布什团队和杜卡基斯()团队围绕身高问题展开了激烈暗战:老布什比杜卡基斯足足高出21厘米,为了抵消老布什的身高优势,选举委员会特地在讲台后面为杜卡基斯备了一块垫脚板;老布什则刻意和杜卡基斯握了半天手,为的是让大家看清楚自己个子更高。选民不一定能主观意识到这类细节,但他们的心理本能会起作用,积少成多、潜移默化,一点一滴地把他们往不理性的道路上引诱。你如何能在民主程序中避免这种心理战?如何避免投票者被各种非理性因素左右?想做手脚总有办法,就算披上了民主的外衣,骨子里一样有可能是少数人的高智商**。”

    小曹:“……这样啊。我还以为从众心理就够麻烦了。”

    苍老师:“双盲投票可以中和从众心理,可就像刚才说的,双盲投票自己就是个坑。根据从众心理的强弱,可以把选民大致分为从众型、从善型、混合型、无知型四类,从众型不需要解释,其选择基于频率(即随大流);从善型是相对理性的人群,会综合考虑各种决策及其可能的结果;混合型也不用解释;无知型就是前面提到的‘无知者’,闷头自己选,不关注他人的决策情况,根据粗略统计,无知型在选民总人数中的比例大概是2o%。

    “从众型、从善型、混合型、无知型——这四种模式既主宰你的决策行为,也主宰你的学习行为。它们基于你的生物性,是相对固定的,受生理和认知因素限制,通常不会随着情境的不同而变化,一辈子基本就这样了。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情境,人们很大程度上会依赖于经验做法,以不变应万变,采用某种相对稳定的方式来应对多种不同的情境。这是心理本能,就算你意识到了也很难克服。你是哪个类型呢?面临重大决策时,你是会跟从多数人的决策,还是跟从少数有真知灼见者的决策?”

    小曹:“是不是可以认为,从善型或混合型是更好的选民?”

    苍老师:“不一定啊。你如何定义什么才是‘好’的选民?强调服从大局是好的吗?掌握真理却自绝于人民是好的吗?”

    小蓓(点头):“越想越复杂。”

    苍老师:“咱们来分析一下其中两大基本模式——从众型和从善型会如何影响群体决策。统计结果表明,群体合作水平的差异是由参与者的决策模式不同引起的。从众型从宏观上看也是盲目的,在集体决策中,如果他们前一轮选择不合作,则不管同伴如何选择,他们在下一轮决策中都很有可能转向合作;如果他们前一轮选择了合作,则下一轮的选择很可能取决于同伴的选择。从众型的决策方向是可以用数据和概率进行预测的。你们觉得,以从众型为主体的民主决策到底有多大价值?

    “从善型会更好吗?当群体中每个个体所面临的情境均有最优解时,这个最优解会迅在群体中传播并且稳定下来。当群体利益最大化与个人利益最大化相冲突时,从众型会越来越多地进行合作,选择有利于集体利益的选项;而从善型则会越来越选择不合作。换言之,从善型更自私,会转向个人利益最大化的选项并稳定在此选项。这种决策对群体不一定是有利的。一句话概括:从善型会导致更低的合作水平。这也是为什么‘精英’阶层更容易表现出自私行为的原因之一。你们觉得,以从善型即自私者为主体的民主决策又能有多大价值?和精英政治又有什么本质区别?”

    三女生:“……”

    苍老师:刚才说的还是心理本能。制约公众决策的还有能力,这个更致命。分析公共事务需要理性思维、大量的专业知识、一定的眼光和视角。比如战后大量涌现的农民工问题。农民工问题是政治问题、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根本归纳不清。所以你要想提出一个关于农民工的政策建议,如果只是政治学视角,或者经济学视角、社会学视角,都不是好的政策研究。决策层看问题很直接:你光提社会压力、农民工如何如何苦,不考虑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可能面临的财政的压力和其他约束,这种建议对决策层来说没什么卵用。政策建议必须是一种综合考虑,要把我们经常提到的‘三个可能’——‘原理可能、技术可能、经济可能’都考虑进去并妥善安排,你的提议或决策才是有价值的。绝大多数人都达不到这个要求。有些人权力欲强,渴望掌权,但是工作能力太差,担任不了重要职务;还有些人是理想主义者,志向远大、情操高尚,但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比如自以为政治天才的大诗人李白,还有一辈子全靠受罪来鼓舞他人的曼德拉),那也是不行的,最多挣个诺贝尔和平奖之类的虚名。

    “换个角度。在一个理想的民主社会中,社会是为自己立法的,民众明白他们为自己所立之法。但这几乎没有可操作性。现实中的民众实际上只有两个选择:一、了解并适用规则;二、不接受并重新创造规则。你想成为‘民主’这个博弈平台的玩家吗?那你必须具备一系列基本素质,你必须同时保持自明和宽容——自明仰仗于对自身利益关系的详尽调查,宽容的范畴由玩家的共同规则来限定。你在加入游戏之前必须想清楚:你身处哪个利益集团?你的直接冲突对象是谁?你的各阶段、各层次诉求为何?你手里有多少软硬筹码?你打算如何与对方竞争和妥协?……既不了解规则,又想要适用规则,有这便宜事吗?很多口口声声高喊‘民主’的人根本不是真的拿民主当信仰,他们只是期望一夜暴富的赌徒,想打着‘民主’大旗搞乱一切、趁着社会激荡掀起的浪花往上爬。可就算天下大乱,你手里没牌、没筹码,一样无法混进场子参与游戏。

    “扯了半天了,不如换个简单的、更基础的:你们先讨论讨论什么是‘人民’?”

    三女生:“……唔……”

    苍老师:“懵圈了吧?来吧,先吃两口蛋糕再聊~~~”

    小曹:“有点儿噎得慌。谁去买几瓶饮料?”

    小爱:“等下。(掏手机,拨号)我叫强哥帮咱们跑腿儿。”

    小蓓/小曹:“噢呦~~~‘强哥’呀~~~好亲热热呀~~~是那个当兵的?”

    小爱(不理她们,只管吼手机):“……咋这么半天才接电话!?……我不听你道歉!不听你解释!……我不听我不听!少跟我废话!……任务?我管你啥任务的……不许找借口!我不听我不听!……快买八瓶饮料给我,现在,马上!……(问众人)要啥?”

    小蓓:“冰咖啡。”

    小曹:“葡萄汁。”

    苍老师:“可乐。”

    小爱:“凉的?”

    众皆点头。

    小爱(继续吼手机):“两瓶可乐、两瓶冰咖啡、两瓶葡萄汁、两瓶辣爆炸冰红茶,全都要凉的!动作快!我们在人工湖北岸一棵大树底下,限你五分钟赶到,敢迟到半秒钟咱就分手!……”(挂电话)

    苍老师(忍俊):“这么大脾气?”

    小爱:“考验啦这是。”

    小曹(花痴脸):“……唉,我也想要男朋友……”

    小蓓:“还得五分钟呢。请老师继续。”

    苍老师(笑笑):“那咱们继续。仔细想的话,连‘人民’这个更基础的概念也是无法定义的。如果极端原教旨主义统治了我们的世界,我们就会从法律上规定‘人民不包括女性、异教徒和无神论者’。这显然是恶法,与符合世俗道德的善治相差十万八千里,但却是符合民主原则的。再比如古希腊大事小事都投票,却规定奴隶和女人不能进入政治生活。‘人民’只是个标签,你往谁头上贴都行,圈子划多大都行。这个圈子怎么划?谁来划?‘少数服从多数’里的‘少数’和‘多数’不是指人数,而是指在民主这个博弈平台中能够起作用的力量大小。”

    小蓓:“结果是只有被贴上‘人民’标签的人才能通过民主程序来为他们生活的这个共同体负责。每个团体、阶层或政党都只不过代表了它自己。代表‘所有人的利益’或‘至高利益’是不可能的。揭开迷惑性的表皮,一切民主的根本都绕不开这个。”

    苍老师:“‘人民’的定义受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和社会各阶层力量对比的影响,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民主注定与‘平等’、‘公正’等理想化的追求无缘。那么不考虑太虚的,民主形式本身可不可以理想化呢?可不可以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在收集和代表民意方面尽量做到完善?答案也是不行。人数只要过三个,意见不统一的概率就会成比增长,还要考虑有人闲极无聊、故意捣乱的。所以民意这东西就像《抬驴》故事里的路人,左右摇摆、飘忽不定。更麻烦的是,大部分人的诉求都很朴素、很直接,比如‘我想涨工资’;但能够进入体制决策程序的诉求必须是高度概括的,要考虑整个阶层涨工资的可能性,以及可能造成的正负后果。从体制决策的角度上说,民众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不知道自己的诉求可能通过何种途径实现。所以,对所有的正常体制而言,要实现民主这个目标,一个有代表性的议会都是必须的。”

    小爱:“又回到代理人政治了。而且这个议会肯定是来自于前面所说的‘人民’内部。”

    苍老师:“对啊。古希腊罗马时代,民主往往导致暴乱和国家羸弱;启蒙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