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为什么是蜡烛 (第3/3页)
“你忘了停电后手机没信号。”方哲提醒。
当初听见唱诗班教室里有音乐传出,事后证明是一部手机定下的闹钟。死者本应在那个时候给母亲去个电话。但这个电话终究没机会再打了。
张力顿时呆住。
受害人用发微博来证明自己呆在修道院。但没有通讯信号后,他们还有必要呆在那儿吗?而且——
“他们为什么要打开大门?”方哲的问题紧随而至,“就算决定在山里过夜,难道不该选择呆在有烛光的室内,关好大门,上好插销吗?唱诗班教室的门有两幅门扇,并且是向内开的。就算有人上个厕所什么的,也只需要拉开半幅门扇。”
“没错。”张力感到背上凉嗖嗖的。他已经知道方哲要说什么了。
“但门是打开的,一百八十度开启,紧贴着两侧的墙面。墙面和门扇的背后都没有血。为什么?”
“因为有人为凶手开了门。”张力无力地说。
“开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不是拉开半扇门,而是把门大大敝开?别忘了,外面可是长乐山的黑夜!”
方哲的话刀锋般切开张力的神经,冷得他打了个寒战。
这是整个凶杀案最关键的一点:刑警们判断凶手利用黑暗袭杀受害人,却忽略了黑暗本身的威慑力。
站在门外的凶手同样要承受黑暗的压迫!
不,张力突然明白了方哲的重点。
赌约不是受害人夜入长乐山的真正原因。受害人打开大门,是因为这正是他们来到修道院的目的。
动机,才是破案的关键。
“教室里还有一个人。”方哲又给出另一个结论,“张队,这是我的案子。”
方哲调查的是什么样的案子?作为刑警队长,张力心里很清楚。
C城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有些案子也古怪得让人毛骨悚然。
以前没有特案组时,这类案子都由刑警队派专人负责,保密协定签了一堆,出了任何事都得闷着。方哲刚到C城刑警队时,就是专门跟进这类案子的。
这几年,怪异的案件都归了特案组,大家的心才渐渐松懈下来。
张力当然希望眼下的案子是特案组的,至少肩上的担子能够轻一些。不过,他有点吃不准。
特案组接手案件只有一个标准,就是案件不能以常理推断。
问题是,“无名修道院凶杀案”却是介乎“常理”与“非常理”之间。停电是因为电网控制系统中被人为植入木马程序;死者被斩杀的形式令人发指,但为它寻找一个合理的解释也并非不能。
唯一非常理之处就是案发于长乐山中,不过,也正因此,凶手的行为才更具有迷惑性。
方哲说教室里还有别人。证据呢?
以受害者对社交网络的钟爱,不可能在微博中只字不提。
“如果他会催眠呢?”方哲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