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二章 闹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十二章 闹鬼? (第2/3页)

没明白秦云天怎么会问这么个问题,却还是点点头,“自然是有了。不过你问我这个干嘛?”

    果然是有啊,顿时秦云天心里面的疙瘩放下,然后给小丫头说了最近学校闹鬼和林夏的事情。

    听完之后,小丫头抿了抿温润的粉唇,两条如画的秀眉上扬起迷人的弧度,神色镇定。很难想象这个平时疯疯癫癫的丫头居然也有认真起来的一面。

    沉默了一会儿,小丫头檀口微微张开,发出天籁般的声音,“魂魄这个东西,诸子百家个各自有不同的说法。

    在我们道家,魂魄指人的精神灵气。古代认为魂是阳气,构成人的思维才智。魄是粗粝重浊的阴气,构成人的感觉形体。魂魄(阴阳)协调则人体健康。人死魂(阳气)归于天,精神与魄(形体)脱离,形体骨肉(阴气)则归于地下。魂是阳神,魄是阴神。道教有“三魂七魄”之说。即人要死时七魄先散,然后三魂再离.生病时就是和魄散了,所以要用药物去阻止它散发.如果和魄和力魄散了就容易鬼上身.

    人的精神分而可以称之为魂魄,其魂有三,一为天魂,二为地魂,三为命魂。其魄有七,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三魂当中,天地二魂常在外,唯有命魂独住身。天地命三魂并不常相聚首。人死之后,七魄随之消散,而命魂也自离去,生命即以此告终。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心之精爽,是谓魂魄;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又《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魄,即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孔颖达疏:‘魂魄,神灵之名,本从形气而有;形气既殊,魂魄各异。附形之灵为魄,附气之神为魂也。附形之灵者,谓初生之时,耳目心识、手足运动、啼呼为声,此则魄之灵也;附所气之神者,谓精神性识渐有所知,此则附气之神也。’而晋葛洪《抱朴子.地真篇》及《云笈七签》卷五四《说魂魄》也有提到。

    《抱朴子•地真》中有云:‘欲得通神,宜水火水形分,形分则自见其身中之三魂七魄。’

    古人认为人身上有三魂七魄,也有说三魂六魄的,三魂又叫三精。这种说法来源于道家,如道书《云笈七签》云:‘夫人有三魂,一名胎光,一名爽灵,一名幽精。’七魄是: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皆‘身中之浊鬼也’。不过这种说法其实是天地人魂的另一种。”

    说到这里,小丫头顿了顿,好像有点口渴,眼巴巴的看着秦云天。

    身为神州好男人,秦云天二话不说赶忙结了一杯水双手捧上。

    喝了口水,小丫头不慎洒了点点。看到少女嘴角顺势滑下的水珠,沿着光滑如玉的下颈流着,秦云天好像想到了什么东西。

    不过说得起劲的柳雨墨并没有注意到什么,继续说着:“在佛家之中,又有六道轮回一说。六道又名六趣、六凡或六道轮回,是众生轮回之道途。是古印度文化的基本理论之一。六道可分为三善道和三恶道。三善道为天、人、阿修罗;三恶道为畜生、饿鬼、地狱。但阿修罗虽为善道,因德不及天,故曰非天;以其苦道,尚甚于人,故有时被列入三恶道中,合称为四恶道。佛教相信,任何人若遵守五戒,可得六根整然人身。若在五戒上,再加行十善,即可生到天界。

    而所谓轮回者: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在这六道中周而复始,无有不遍,故名六道轮回。世间众生无不在轮回之中。只有大罗金仙以及佛菩萨罗汉才能够跳出三界,不入轮回。

    这里的“三界”就是指的道家说的三界,虽然佛教扩充了三界为六道但是还是不全面,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还有草木成精的说法“藤精树怪”,这个道理也出于道家的阳神可以“聚则成形,散则为零”。甚至可以成精的包括石头,有灵气的任何物都可以变化成形。并不拘泥于六道。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