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新朝气象 (第2/2页)
简文帝临死会禅位给自己,或让自己摄政,而今大失所望,怨愤不已。
简文帝驾崩后,群臣惧于桓温,不敢拥立太子,都认为应请桓温决定。尚书仆射王彪之极力反对,太子司马曜方才得以继位,是为晋孝武帝。褚太后认为孝武帝年幼,且正在居丧,再次提议让桓温摄政,结果被王彪之阻止。后来,孝武帝又命谢安征桓温入朝辅政,并加其前部羽葆鼓吹,赐武贲六十人。桓温仍旧辞让,既不接受,也不入朝。
宁康元年(373年)二月,桓温带兵入朝,拜谒皇陵。当时,京中流言四起,都说他此次入京是要诛除王谢、颠覆晋朝。朝廷命谢安、王坦之率百官到新亭(今南京西)迎接,拜于道侧,朝中位望稍高者皆惊慌失措。但桓温却只以“卢悚入宫“一案,将尚书陆始收付廷尉。不久,桓温患病,返回姑孰,前后在京不过十四天。
桓温回到姑孰后,病渐沉重,但仍逼朝廷加其九锡之礼,并多次派人催促。谢安、王坦之见桓温病重,以袁宏所作锡文不好为由命其修改,借此拖延。同年七月,桓温姑孰病逝,终年六十二,至此锡文仍未完成。朝廷追赠桓温为丞相,谥号宣武,丧礼依照安平献王司马孚、霍光旧例,又赐九旒鸾辂、黄屋左纛等物。
桓温这一生辅佐了成帝、康帝、穆帝、哀帝、废帝、简文帝六代皇帝,就差一点没有当上真正的皇帝,但是桓温证明了桓家取代了庾家成为第三届掌权者,也算是不虚此生了。简文帝在位两年,也对于朝廷事务看开了,他又是晋朝的大家长(他的哥哥已经死了)。
桓温立了新的皇帝,这位皇帝姓司马名曜,在他的统治之下,晋朝出现了一些回光返照的景象,而且在他执政的中期出现了一位田园诗人,而这位田园诗人写了一篇《桃花源记》,只不过诗人的生活一般都有文人的气质。
司马曜虽然成为了皇帝,但是由于桓温的糟蹋,朝政方面一片混乱。桓温死后,桓玄只能沉默着,因为一个姓谢的老头带领着自己的家族已经登上了政治的舞台。当然,这位姓血的老头在之后会保护着这个苟延残喘的王朝到达顶峰,但也是他将这个王朝打向地狱。
请看下一讲: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