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章 武库别署的构想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最新网址:wap.sjwx.la
    第43章 武库别署的构想 (第1/3页)

回到太极宫,李世民又把李靖、房玄龄、杜如晦召来,向他们通报了将要成立火器制造处的事情。

    之所以没让这三人参加校场试验,并不是说李世民不信任他们,恰恰相反,李世民正是因为对他们信任,才有意留他们在城里坐镇。毕竟,自己的亲信,不能一股脑全部出城啊。

    当然,李世民的亲信大臣不光这些人。还有其他的人,要么没在长安城,要么是李世民认为没有必要让他们知道火器的事情。总不能弄得人尽皆知吧。这种机密之事,可传之耳的范围越小越好。

    李世民君臣又商议了一阵成立火器制造处的诸多事宜,包括选址、命名、人员调配、资金调用、后勤保障等等。

    经过商议,决定将火器制造处命名为“武库别署”。

    唐朝时设武库署官衙,隶属于卫尉寺。掌收藏兵械。而这个新出炉的“武库别署”,也就是特别军械仓库的意思。不明真相之人,单从这个衙门的名字上,猜不出任何端倪。这也是出于保密的需要。

    武库别署的选址,定在了长安城北的一处山谷中,距离长安城约二十里。至于资金来源,则由兵部先从民部支取,再划归武库别署。这也就是说,武库别署是挂名在兵部的一个衙门,与武库署的隶属是分开的。

    另一点与武库署的不同之处,武库署只是单纯的兵械仓库,而武库别署则集合研发、生产制造、仓储于一体。可以说,武库别署集合了军器监和武库署的双重职责。

    而人员的调配,则分别从工部和兵部抽调工匠,由吏部选派中下层官员。

    工匠和官员的选拔标准,其他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严守秘密。尤其是工匠,只要调入武库别署后,就严格限制自由,非干满两年以上,且通过别库官员的核准,不得休假回家与亲人接触。除此,还要严申保密条则,一旦泄密,将会被严酷追责。

    如此严格到近乎苛刻的要求,相应的,工匠的待遇也比其他衙门口的要定的高了一些。

    而中下层管理职事,也要尽可能挑选李世民信得过的官员担任。同时向他们宣明保密守则,一旦有泄密行为,其罪责将按照大唐对官员的最高刑罚实行,家属也会被连坐处罚。

    至于高层官员的选派,这就需要李世民乾纲独断了,那些大臣们也都自觉回避了此事,根本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sjwx.la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