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 林如海5 (第2/3页)
,贾政简直气的牙痒痒,可也无可奈何。
王子腾可不是吃素的,所以王家决计不能有休弃之女,对着贾政,王子腾直接采取了碾压的态度,不过对于长房么,则是安抚过多。
这也是贾赦能在和老太太,二房斗法中占据上风的原因之一。
老太太之前么,想跟着二房搬出去,省的留在这个不孝子的身边,将自己给气死,可是到了后来,她反倒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留在长房,看着贾赦父子俩能折腾个什么出来。
再者说了,自己一旦搬出去,总有股子自己战败了,然后灰溜溜地败走的错觉,所以不管是二房如何地求恳,不过老太太仍旧是选择了留下。
一起留下的还有宝玉,他可是老太太的心头宝,自然是不会跟着父母走的,至于李纨,探春之流,却没有多少的办法,贾政不打算让王氏再插手家务,所以需要长媳出面了,再有探春在一旁辅助,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大岔子。
贾政一家子搬了出去,贾赦立即地觉得天高气爽,府中的空气似乎都清新了几分。
对于他兴冲冲地想要搬进荣禧堂之事,却也没有成功,他若是搬进去,一个逾制的名头自然是落到了他头上了。
里面有老太太,外面有做官的二老爷盯着您呢,您可千万别犯傻,将这种把柄递到人家的手中,到时候您可就是砧板上的肉,任由别人宰割了。
贾赦闻言,跳将起来,忙令人去整改,正好地将老二两口子住过的地方推到重建!
反正他是不差钱的。
贾赦的这种混不吝的性子,在当家做主之后,越发地明显了起来,幸好对自己花了重金聘来的幕僚颇为地看重,否则的话,也不知道会是个什么境况呢。
荣国府成为了将军府,这其中落差最大的肯定不是贾赦父子,反倒是贾母和贾政,贾政一家子搬去了宁荣街后面不远处的三进宅子里,主子没有几个,下人也用不上许多,李纨治家又是个小气吝啬的,能省则省,定然不会为了脸面铺盖那许多的。
现在的贾政,哪怕是还养着一两个清客,却绝对不能像之前那般可以随意地去账房支银子了,想想简直伤心伤怀,肝肠寸断!
贾母想着自己风光了一辈子,可是到了临了老了,竟然栽跟头了,而且还这么狠,最要紧的是,算计自己的不是外人,反倒是儿孙,这如何地能不让贾母失落伤怀?
且国公府的门第一降再降,成为了将军府,她这个老封君,彻彻底底地成了没用的闲人,心中的凄凉可想而知。
偏偏贾琏夫妻最是得意,尽管家里如今是大老爷当家做主,不过贾赦跟以往没有多少的差别,甚至是荣禧堂也是因为修缮并没有住进去,可是贾赦却是觉得这是自己人生中最为高光的时刻,这股子畅快劲儿是自己奢求了多少年的?
至于管家理事啥的,他丁点儿也没有考虑过自己的继室,儿子都这么大了,就别给邢夫人那些不切实际的奢望了,直接地教给了儿子手上,邢夫人虽然恼火,不过也无可奈何,这便是做继室的不堪之处了。
王熙凤虽然提心吊胆了一阵子,好生地奉承了丈夫一阵子,甚至还大度地替贾琏纳了几个屋里人,可惜的是,贾琏如今似乎是被王熙凤给伤心了,所以对于女人,谁都是淡淡的,也没有特别地给了谁好脸色便是了。
哪怕是为了子嗣计,他去后院的还是挺勤快的。
贾府的这些纷纷扰扰却是与别家并不相干,林如海却是正好地拿着这些东西来教导自己的女儿,男人和女人的视觉不同,是以养成了黛玉看待问题从大局上出发,从根子上解决问题的习惯。
这种性格,到底也说不上是还是不好,只待将来验证了。
贾府的尘埃落定,京中又有了另外的乐子给大家看,所以慢慢地,贾府便淡出了众人的视线。
似乎是因为贾府开了个坏头儿,所以接下来,京城不断地爆出了或大或小的家丑,然后无数人的人家选择了分家。
不过别人治家还算严谨,所以并没有爆出更加的可怕的事情来,不过分家这种事情,本身就是一件丑事儿。
分了家,许多之前亲密的兄弟,甚至是父母之间生了罅隙,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态。
这番折腾下来,皇帝惊喜地发现,朝臣之间的往来似乎也没有那么密切了,毕竟大家联络有亲的,可是现在呢?许多的儿女亲家甚至见面时分外地尴尬了。
皇帝尽管目前还没有摸清真正的原因,不过他对于这种事情也是乐见其成的,臣子们不睦了才好呢,他晚上睡觉睡的也是更加地踏实了。
皇帝的心情好,朝臣们心情自然也好,每天上朝也不用提心吊胆了,一时之间,京城暖风徐徐,一派盛世之象。
皇子们如今正忙着整理自己手中乱七八糟的势力,贾府分家之事,坑的最恨的便是这些皇子们了,而且还不知道该去抱怨谁。
宝玉因着分家一事儿,闷闷不乐了几日,不过过了几天,有丫鬟陪着,姐妹们伴着,他有恢复了往日里那个万事不去想的性子,每天地带着丫鬟淘气,如今他老子离的远,大老爷才懒得去调、教别人的儿子呢。
至于老太太,疼宝玉还来不及呢,哪里会让他去受苦吃罪?
宝玉突然发现,这分家似乎也不全然就是坏事儿。
现在没人管他了,说句如鱼得水也不为过。
至于贾琏夫妇,自己成日里忙着管家理事,也没有心思和宝玉一个小孩家家计较什么便是了。
至于在外面吃佛念经的王夫人,慢慢地通过探春的手,尝试着掌控二房,不过李纨也不是吃素的,只要不是王氏正面和自己对上,小姑子探春,她还是有手段弹压的。
再者,李纨让儿子去讨祖父的欢心,知道公公最看重什么,李纨就让儿子去请教贾政学问去了。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闲着无聊的贾政开始手把手地教导孙子读书写字了,最起码,贾政比万事不理的家学强些吧?
安慰好了自己之后,李纨就将贾兰交给公公去教导了。
还真别说,贾兰确实是个可造之材,虽然祖父的学问一般,不过对于贾兰来说,目前是足够了的。
贾兰乖巧上进,对于贾政来说,似乎是看到了自己的长子,一个教的用心,一个学的用心,相处的再是和睦也没有了。
贾政的心情愉悦,似乎是找到了第二春,每天乐乐呵呵的,着实地让人敬佩这位的为人处世,心胸豁达。
林如海听闻之后,也只能无语了,贾政这种人,也许不管是沦落到什么地步,他也会跟什么鸵鸟似的,自娱自乐的。
算了不去管他了。
到了年底,听说皇后娘娘有了恩典,想将年过二十五的宫女子放出来一批,让她们阖家团圆,自本朝立国以来,这似乎是第一回,是以满朝文武皆感怀皇后娘娘的仁慈恩典。
这是好赖和贾家扯不上关系,他们家的大姑娘做的是女史一职,却不是宫女子,所以并没有理睬这事儿。
不过等到元春出现在将军府门口时,大家这才被吓到了。
殊不知,元春自己更加地惊吓呢,府上什么时候分家了?!
贾赦听闻元春被放出宫了,略略地有些仪容不整地跑到了老太太的房里来围观贾府的这个希望。
他对于元春也是有一番担忧的,若果真她有朝一日得宠,那么对于大房来说,就是再糟糕不过的第一件事儿了,现在好了,元春竟然被放回来了!!
贾赦在看到元春的那一刻,恨不得叉腰仰头大笑三声才好呢。
不过看着与老太太抱头痛哭的元春,贾赦难得的没有出声嘲讽几句,毕竟不过是小女子罢了,自己一个大老爷们,何苦与她为难过不去呢?
贾赦放下了自己悬着的心,看来老太太也顾不上招呼自己,他直接地离开了老太太的院子,去了前院,找自己的幕僚先生去喝酒庆祝了。
自己许多能说的,不能说的都可以和这位先生吐露,这种全然信任的感觉真的是忒好了。
贾赦可不知道这位的来历,哪怕是介绍人林如海也不很清楚,不过他隐约地有些感觉,并不是很明确,也没有那么多的好奇心去探究。
贾母在孙子和孙女的安慰下,这才勉强地止住了哭腔,然后才仔细地问起了元春,到底为何女史做的好好儿的,竟然会被放回家。
她肩负的可不止是一家子的希望啊!
当初送她进宫,虽然是贾母求了皇后娘娘的恩典,可是这里头,王家的王子腾也是出了不少力的,现在她被放回来,难道说王家这是要和贾府生分了?
贾母一不小心脑补了不少的东西出来,可不知道,这里头到底有多少人插手了呢。
比如说贾赦,比如说林如海,比如说王子腾,反正到了后来,元春就顺利地出宫了。
元春听着祖母相问,自己其实也挺尴尬为难的,她真心是兢兢业业,丁点儿差错也不敢出,在宫中花费了银钱无数,几乎近五六万两的银子填了进去。
可惜的是,皇后娘娘是怎么说的呢?
因为家里拖后腿,更加要命的是,她母亲王氏的品行不端,所以哪怕元春是被祖母教养长大的,可惜的是,受了王氏的牵累,所以趁着这次的机会,皇后娘娘就直接地将她给放了出来,美名其曰,这是皇家恩典,不想元春这样的好女孩儿在宫里耽误了青春,耽搁了前程。
主子既然发话了,她还能如何呢?
贾府将元春送进宫去,送到了皇后娘娘身边,就是想借着皇后娘娘之手,将元春放在太子殿下的身边。
可惜,现在一切玩完!
元春面露苦涩,许多的事情都不是她能说的,所以只能讲这些冠冕堂皇之言拿出来敷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