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3 解放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43 解放 (第3/3页)

留地、自留畜和果木,那时甚至院中的鸡鸭也要收入公社的鸡舍之中,并说在收入公社鸡舍之前,鸡生的蛋也要交给公家,否则就是犯了法,那是必然要挨到批@斗的。没过多久,公社里就建立了牛马牲畜场、“万头猪场”和“万头鸡山”,叶国风说那是公社里的人下到各个大队从百姓家里征收上来的,那时候,满大街都是牵驴赶猪,追鸡捉鸭,真是有些“鸡犬不宁”,看着那些失魂落魄的农家,他的心里也是非常的不忍。但是国家正在“跑步”进入共产主义,谁也抗不下那个反社会主义的罪名,“共产风”也就如此肆无忌惮的吹了下来。我的老家也在那时建立起了公社,我曾经回家过一次,不仅那些做豆腐的石磨之类的工具都充公了,甚至连家里的锅、碗和勺子也都充公了。生产队的解释就是因为有了公共食堂,所有社员的口粮就都放在了生产队里,家中的那些做饭和吃饭的家什自然都是要上交的。父亲起初并不情愿,但随后就被生产队的食堂断了口粮,然后就是那些干部们的轮番谈话,父亲最后只好扭过头叹了口气说:“拿走吧,都拿走吧。”至于那些石磨工具被拉去做什么就不得而知了,因为自那之后,附近的人就再也没有吃过豆腐,那石磨兴许是被当作一块废石头处理掉了吧。

    没过多久,城里也刮起了“共@产风”,学校里的食堂摇身一变就成了公共食堂,从那时开始,去食堂吃饭也就不用再花钱了。我并不反对公共食堂,只是觉得公共食堂的饭菜忽然变得异常难吃了,那些没油没肉的土菜到了嘴里就如同嚼蜡一般,这让我总是不由衷的想起在重庆时的那些苦日子。有的老师开始发牢骚,但很快就被学校的领导拉去谈话,没过多久就是一番毫不留情的批@斗。那时学校的校长在会议室让我提意见,我就说:“该吃的吃,该说的说,斗就不要斗了,又不是阶级敌人,自己人就不要和自己人较真了。毕竟再难吃的饭菜也饿不死人。”

    校长立起眉毛说:“于老师,你这话怎么说?”

    我就说:“在这个大学校里,老师们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光是吃糠咽菜的话会打击同志们的积极性的。学校应该考虑给老师们开个小灶,补充补充营养,培养培养干劲。”

    校长琢磨了一会儿,说:“于老师是老革命同志了,他说的话挺有道理。我们大家散会后都回去想想,如果可行,咱们就给上头打个报告,看看能不能给老师们开着先例。至于李老师的问题,我们就先说到这里吧。”

    会议室里立刻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给老师们开小灶的报告最后还是无疾而终,每次吃饭的时候,我们都会望着公共食堂的方向“望堂兴叹”,这也算是一种无奈了。

    那年的暑假,珍儿并没有回家,她在来信中说学校正在组织大炼钢铁,她们也被派到一个穷乡僻壤的乡下去寻找铁矿。至于这群学习经济学的学生如何在那里寻找铁矿,她却是什么都没说。我想也不外乎是拿着镐头去刨山头吧。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