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七章 武晋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十七章 武晋文 (第3/3页)

穷乡僻壤,但在贫瘠的高原上,已经算是殷实的村庄。

    建国以后,村里办起了小煤窑。因为这边煤层很浅,有些地方被山洪一冲就露出地面,所以采挖不太难,村里面的小煤窑产量不高,基本上是供应县城的小炼铁厂、小水泥厂和附近几个村庄的居民用煤。

    一直以来煤价就不高,所以村子并没有因此富裕,尤其是90年代,煤价更是一路下跌,煤矿年年亏损,种地当然种不出什么前途,年轻人都去外地打工了。

    村子就慢慢凋敝下来。

    2003年,十几年来从村里走出去的唯一的一个大学生,农大毕业后在南方一家著名的肉类加工企业工作的武晋文回村探亲,看到村子的情况,毅然决定回乡创业,带领大家脱贫致富。

    他卖掉城里的房子,又贷了一笔款子,回到村里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建起了一个规模化的养猪场,凭着技术和眼界,养猪场很快见了效益,一些在县城里打工的年轻人也回来在养猪场干活。

    后来他又办了屠宰场和养牛场,事业蒸蒸日上,村子也越来越红火。

    然后就是煤价暴涨。

    在此之前,像武家里村这样的村办煤矿,承包费一年几万块,敢接手的人也要承担巨大的风险,因为基本处于手工作业阶段,危险系数很高,经常出事。一出事就要赔钱,虽然那时候人命不值钱,但赔一个也就把一年挣的钱全部搭进去了。

    当煤价从一吨十几块坐火箭一样涨起来的时候,这个原来的烫手山芋就成了香饽饽。某位县领导的小舅子用四十多万盘下煤矿,根本没开采,第二年卖了3000万。

    后来几经转手,这座煤矿到了福建人手里的时候,已经价值2亿。前面说过,福建人和温州人不同,他们是认真的要干实业的,高价盘下煤矿之后,立刻组织人力开采。

    除了新打了一个井之外,还建了一个巨大的储煤场。

    很不巧,村子的地就那么多,储煤场正好把武晋文的养猪场养牛场屠宰场统统包括在内。陈荣发要征地,武晋文不愿意看着自己的心血白流,坚决拒绝。

    没有储煤场,煤矿采出来的煤就没有地方放。要知道当煤价上涨的时候,一采出来就卖是很蠢的行为。所以陈荣发很恼火,他一恼火就决定不走寻常路,从东北雇了一群社会人。

    一天晚上,两辆大卡车载着几十个壮汉冲到村子里,手拿镐把,见人就打,把村里所有人赶回家,之后一把火把两座养殖场烧了个精光。

    推土机连夜开进来,一晚上的时间,就连猪带牛推成了平地。第二天就堆起了煤山。

    我听到这儿,不禁惨然。

    煤是黑金,这黑色的金子下,掩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罪恶。

    “那武晋文呢?”我问。

    “武晋文气的吐血,大病一场,病好之后就开始到县里边告。”

    “县里啥态度?”

    “县里和稀泥。那帮狗日的当官的,说是要我们顾虑大局,不要破坏安定和谐的形势。让武晋文拿了征地款算了。”

    “那他拿没拿?”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