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泡利效应 (第2/3页)
的研究生。
命运给了泡利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他也自我证明了自己并未被命运宠坏。
上中学时,泡利就对当时鲜为人知的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埋首研读。1918年中学毕业后就成为慕尼黑大学索末菲教授的研究生。他的物理老师——著名的索末菲教授请他为德国正准备出版的百科全书写一篇关于相对论的文章,泡利居然完成了一部250页的专题论著,使教授大为惊讶。1921年,泡利获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后来,爱因斯坦看过泡利的论著后说:“任何一个人看到这样成熟和富于想象力的著作,都不能相信作者只是个21岁的学生。”泡利在学生时代就已展露了不同凡响的科学才华,引起了一些著名物理学家的注意。
但是,令人感到诡异的事情是,这样一位天赋卓越,才华横溢的大科学家,却在物理实验方面一直停滞不前。凡是他参与的实验,全部都是以失败告终。并且他经过的地方,如果该城市中有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也会受到其负面的影响。
他出现在哪里,哪里的实验室仪器就会有故障,这件事情在科学圈内也是大名鼎鼎的传说。有次,实验物理学家弗兰克(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位于哥廷根大学的实验室仪器突然失灵。于是弗兰克写信给泡利,很欣慰地告诉他说你总算无辜了一回。后来过了不久,泡利回信很诚实地“自首”说自己虽不在第一现场,但事发当时自己乘坐的从苏黎世到哥本哈根的火车却恰好在哥廷根的站台上停留了一会儿!据说弗兰克在总结这次实验失败的原因时,一本正经地在其中加了一个备注——‘泡利经过此地’。
这种现象就被称之为“泡利效应”。
泡利一生都投入了科学研究,连追寻婚姻爱情的时间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