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零八章:二流的诗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零八章:二流的诗人 (第2/3页)

手掌中的一只小盒子,在与年轻帝国宰相视线相同高度之处,浮现出小小的立体影像。那

    是一名年轻男子,虽称不上是美男子,但却能令人感觉出他良好的品性与家世,在眼角与嘴边洋溢着的微笑当中并没有一丝的城府。

    “这个人是夏德伯爵,,现年二十六岁。是去年内战中旧贵族的余孽。战斗失败后就逃亡金三角避难。”

    凌云闻此默然地点点头,这个名字和脸孔在他的记忆当中还很明显地留着。以前曾经几次在庆典及宴会当中见过面,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印象,是一个虽不见得有益,但却也无害的人物。

    如果是生在巴拿马王朝的安定时期,那么大概会是一个热衷于那些不入流的诗歌或小说当中,具有文学兴趣的人,一生中无大过并且也将就此而终吧!

    但对于在乱世之中,要能够挣扎求存所必须具备的机智和适应能力方面,就没有如此的天赋和幸运了。

    他之所以参加反凌云的盟约,与其说是因为憎恶凌云,不如说是受传统的价值观影响,单纯地认为只有门阀贵族才是帝国政治的支柱所致。

    接着出来的影像,是一个较夏德伯爵稍微年长的男子,其相貌令人觉得是一个精明能干的生意人。

    “这位名叫索利,二十岁时毕业于军官学校,十年后晋升为上校。由于不是贵族出身,所以在后方服勤的时间较前方服役的时间来得长,为人冷静和理性、任务执行能力优越,而且能视情况需要,可以独自一人行动,也可以指挥集体行动。可说是一名极为“有用的人”。

    “这不就是应该网罗到自己麾下来的人材吗?”听了宪兵总长的报告凌云如此地想着,自己那可以称得上“贪心”的人材募集网上,居然出现破洞而有了漏网之鱼,凌云甚是觉得可惜。

    他本身对于物质的关心与欲望甚为淡薄,但对于在人材方面的网罗却极为执着。特别是去年痛失挚友梅因慈.哈特之后,虽明知不可能,但也从未吝惜过丝毫的努力,希望能弥补这个损失。

    似乎猛然想起什么似地凌云突然问道:“他们二人应该会持有旅行和入境签证,这些证件是正式签发的、使用假名的真证件,还是纯为伪造的假证件?”

    “是真的,在入境检查的时候,并未发现有任何可疑之处。如果没有人密告的话,恐怕根本无法辨别他们真正的身分。因为他们所持有的证件是由金三角自治政府所签发的。”

    “哦!是这样啊。”凌云闻此沉默了起来,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金三角与这一件事有某种程度上的关联。克拉也是因此前来谒见,请求宰相作一政治上的判断。

    沉默了半响后凌云说道:“这件事情我稍后再作指示,你先下去查办,尽量不要惊动他们。”

    宪兵总长闻此默默的恭行了一礼后便转身离开,凌云见此又将视线投到那布满雷云的空中。“帝国的历史家们,将巴拿马帝的怒号比喻成打雷,你应该知道吧?伯爵千金。”

    “是的,知道。”

    “这真是个相当有趣的比喻。”

    尤丽娜并没有立即回答,只是静静地注视着年轻的帝国宰相那凝视着窗外的优雅姿态。她之所以没有立即回答,是感觉到凌云所说的话与心中真正所想的并不一致,语气中似乎带着些许嘲讽。

    “打雷这种现象……”

    领域正待开口说话,突然轰隆声大作,雷光一闪而过。在那一瞬间,他那俊秀的脸庞,看来竟像是一尊用白玉刻琢而成的雕像。

    “……简单说来,其实只是一种能源的浪费。虽具有强大的光热与声响,但却粗野而狂暴,对任何事物并没有什么好处。以此来形容巴拿马倒也相称。”

    尤丽娜那线条美好的嘴唇轻启,但一言未发地又闭了起来。因为她发现这位年青的宰相并不需要她的回答。“而我不同,我不会这样。”

    尤丽娜感觉到这些话,一半是对着他自己,一半是对着那并不在场的某一个人说的。凌云将视线转回室内,注视着貌美如花的伯爵千金说道:“哥拉斯小姐,你的想法怎么样?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有关兰夏德伯爵等人回到帝都来的原因吗?”“

    是的,如果他好好地待在金三角,偶尔作作那不怎么高明的诗文,倒也可以平安地过日子,为什么要甘冒危险跑回这儿来呢?你有什么看法?”

    “据我所知,夏德伯爵是一个绝对的浪漫主义者。”这样的一个回答,似乎微妙地刺激了凌云那并不丰富的幽默感,涟漪般的微笑在他的嘴角荡漾开来。

    “我不认为你的观察有什么不对,但是我不认为那个二流诗人是因思乡心切而想回到故乡来,而再由其中找到一些浪漫。如果是经过了几十年变成一个老人之后或有此可能,但从去年内乱到现在也只不过才一年啊。”

    “如您所说的,夏德伯爵之所以回来,应该具有更为深刻的理由,而且有值得他冒险的价值。”

    “那么这个理由究竟是什么呢?”凌云很显然地热衷于与聪明的伯爵千金如此地一问一答。

    这并不是男女之间的对话,而是知性之间的交流,希望能籍由与一个知性上相当的同伴,彼此之间非公开的讨论,产生一种强烈的催化剂,带给思考的刺激与活力。

    “如历史上所显示的,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